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之际,游仙区玉河镇从全镇的各行各业评选出“十大状元”,他们在制作凉粉、养猪、种田、务工、公益等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状元故里”现代版“状元”。
阳光明媚的六月,漫步在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宜人的小镇上,记者聆听着一个个“新科状元”的故事,深切感受到榜样的无穷力量……
宋代状元故里 秀美盐泉古镇
游仙区玉河镇是一个有故事、有景致、有梦想的地方。
该镇位于游仙区东南角,距离绵阳城区43公里,在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先后为魏城县、盐泉县治所,建县历史达725年。因境内盐业发达,商贾云集,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域。宋代著名状元苏易简出生玉河,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1000多年来,苏易简为绵州之圣贤,影响深远,增誉故里。其两孙苏舜钦、苏舜元亦非常有名,祖孙三人亦有“小三苏”之称。
近年来,该镇提出建设“农业经济强镇、商贸人文名镇、幸福民居新镇”的目标。
玉河镇充分利用“盐泉古镇”这一千年文化遗产和“状元故里”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近年来,省市一些历史学家、考古专家多次前来对状元文化、盐泉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一些文学家、书画家、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进行创作。
提炼“状元”文化树立百姓榜样
围绕状元文化,玉河镇新建了母教文化园、状元大道、状元广场、乡村博物馆,编撰《少年苏易简》通俗读本,并组织群众讨论,镇党委书记严显勇说:“状元文化的精髓就是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该镇在妇女节期间开展“十大苏母”评选活动,从支持丈夫创业、教育子女成才,建设美好新家园等方面评选出苏易简母亲式的妇女。开展“十大状元”评选活动,从种养殖、公益、营销、学习、技能等方面评选出行业状元。同时,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对“十大苏母”、“十大状元”进行广泛宣传。在学校、社区、单位、村社开展讲状元故事、诵状元经典活动。把状元文化与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有机整合起来。
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当地老百姓自觉掀起了学“状元”的热潮,在发家致富、工作学习上你追我赶。乳鸽、生猪、蚕桑等一批特色养殖搞得有声有色,一大批外出创业者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享誉一方,全镇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现代“状元”辈出古镇再写华章
规划先行,发展才是硬道理。玉河镇重新修编完善全镇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规划,提出“一园四区三精品”建设的方案。该举措吸引大批外来投资者,聚兴达林业、圣露果桑、玉祥食用菌、黄连泥鳅等项目落地玉河。共和乳鸽、白庙麻鸭、牛心山生猪等特色养殖专业村初具规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的山羊养殖、优质林果种植及生态水产养殖生机勃勃。集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文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有力推进。
干部是关键,服务群众是根本。该镇还在全镇干部、党员中开展“三牢记、六落实”专项学习实践活动,以及“岗位责任的本职意识、清廉务实为民的公职意识、争创卓越的效能意识”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及时提出了党员干部“五不让一满意”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优秀老党员、德高望重老前辈、致富能人、妇女代表等影响一方的积极作用,创造性建立社情民意协商理事会,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
2012年,玉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00元,镇便民服务中心、场镇二期改造工程、农民健身路径、免费开放文化站所全面完成;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生态乡镇、省三星级敬老院等创建工作成效凸显;农村交通、水利、农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修水泥路23公里,改水改厕700余口,实现村村通水泥路,85%的社通水泥路,全镇改水改厕达到75%;还先后获得绵阳市文明乡镇、市基层民主自治模范乡镇、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五好”乡镇党委等共计49个奖项。如今的玉河,正按照游仙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实施跨越发展、建设富乐游仙”的重大战略,努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绚丽的玉河篇章。
十大状元树榜样 乡亲致富有力量
种地养猪成“状元”土里也能刨“金砖”
牛心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刘清理是玉河镇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2006年,他看中了生猪养殖这一项目,果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仅两年就产生利润三十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开始规模养殖,他还提出,不会养生猪,就不要当干部。他将自学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悉心传授给村民,帮助他们建圈舍,引进母猪和仔猪,让牛心山村从普通的种植村发展成生猪养殖专业村,全村年出栏10000余头生猪,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
2007年3月,刘清理带领全村的20余户生猪养殖户,成立了游仙区第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让养殖户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风险,确保经济利益。他们不断改进技术,走上绿色环保的养殖道路。目前,合作社的生猪圈舍已引进定时定量的自动饮水、自动料槽等现代化技术,建立专门的产床,安装仔猪保暖箱,制定了全方位的防疫免疫系统。合作社出栏的生猪都是无公害产品,并与四川八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专销合同,专门提供无公害猪肉。
刘清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生猪养殖,他还种了20亩地,养了1.6亩鱼,试种葡萄和果树,为全村今后的发展开路。今年,他又瞄上野鸡养殖,已准备好500平方米的场地,并从三台鲁班水库购买了网箱。如果试养成功,效益可观,野鸡养殖将成为牛心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样的成功案例同样在养鸽、养蚕、种田中上演。徐幻琼是共和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偶然在“致富经”节目上看到养鸽致富的信息,深受启发,自家的地理位置、环境、低廉的饲料都是养鸽的有利条件。2011年,她投入8万元开始搭建鸽棚,买鸽种,尽管遇到鸽子大量生病死亡,她依然坚持研究科学的饲养方法,对症下药。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年收益已达1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鸽专业户。2012年10月成立了共和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户,规模养殖小区2个,她正领着乡亲们奔上小康路,共圆致富梦。
同住共和村的赵星灿夫妇俩通过科学的栽桑养蚕技术,大力发展养蚕业。他家现有桑园有6亩,平均每年养蚕25张,共育小蚕2000张左右,年收入13万元左右。赵星灿还对乡亲们进行技术指导,为个别困难户垫资,并提供共育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广大养蚕农户的好评,成为“养蚕状元”。
2000年,在外务工的白庙子村村民窦明龙回到玉河先后承包了82亩田地,大胆创新传统农业模式,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年产粮食3万公斤,创效益达15万元以上,在这片热土上做出一篇精彩的农业文章,被评为“种田状元”。致富后,他努力为村民服务,自筹资金修乡间道路,传授种植技术,每年提供10多个劳动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增收。如今的他对未来满怀信心,称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含量,力争尽快建成自己的家庭农场。
勤奋好学成“标杆”爱岗敬业当模范
在玉河镇的莘莘学子中,“飞”出了一只全村人引以为傲的“金凤凰”。26岁的王颖坚强独立,勤奋好学,现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成为当之无愧的“学习状元”。
王颖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动手动脑,她不喜欢照抄老师的板书,而且注重分析学习方法、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她坚持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多次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三时,母亲不幸患癌症住院,由于担心母亲身体,她无法静心学习,导致中考时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但乐观坚强的她并没有气馁,她暗暗发誓,要以最优异的成绩让母亲脸上重新挂满笑容。入校后,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一直保持年级领先,2005年高考文科以630分被北师大录取。大学期间,图书馆、运动场、社会实践中心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品学兼优的她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2008年还获得奥运会、残奥会“国家优秀志愿者”称号,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读研究生。读研期间,她依旧刻苦努力,去年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享受香港特区政府全额奖学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王颖的座右铭。在玉河镇乡亲们眼中,王颖是读书娃的学习榜样,更是父老乡亲的骄傲。
2011年,在外务工的龙海燕听说老家玉河的丝厂要招聘缫丝工人,为了照顾家人,她毅然踏上回乡旅途。两年间,她勤奋好学,在上百人参加的缫丝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厂里的楷模。
一双手整天在水里捞,璞丝机蒸气缭绕,穿磁眼、除类、做鞘、打结咬结等枯燥的动作练习,这是工厂给龙海燕的“见面礼”。为了练好技术,每当师傅在做捻添动作时,她就在一旁仔细观察寻找诀窍,利用吃饭休息时间勤学苦练,她坚信只要踏实好学,掌握熟练的技术,就一定能把缫丝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海燕渐渐成为厂里的缫丝技术拔尖者,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每天能缫生丝12公斤,创造约4440元的毛利润。她在一线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
凉粉做成招牌菜 鸡鸭卖出大价钱
一走到玉河镇就可以听到这样一段顺口溜:状元故里古盐泉,百家争鸣选状元;玉泉山下涌玉泉,小勇凉粉爽口甜。句中的“小勇”就是玉河镇的“凉粉状元”余小勇。
一位大叔告诉记者,余小勇制作的凉粉堪称玉河一绝,不少人从外地慕名驱车来品尝他的凉粉,吃完后还要买一些带回家送给亲友。他的凉粉早已成为玉河的特产之一,在镇上的饭店、餐馆、农家乐等餐桌上,都能品尝到这道特色美食,就连村民上街都会吃一碗凉粉才回家。
当问起余小勇制作凉粉的秘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干这行没什么秘诀,只是要老实认真,绝不能掺假,每一步都讲究细致。”他选的豆子要亮净饱满没有虫眼麻豌豆,然后用玉河独有的山泉水泡制,用磨豆机磨好后再经过过滤沉淀。搅凉粉是最关键的步骤,必须用柴灶且拿捏火候,最后把搅好的凉粉装盆成型就上市了。他生意好,客源广,靠的是诚信经营,从不缺斤少两,更不会哄抬价格。凭借“独门秘方”,他的徒弟都有20多个,很多都在周边县市区,甚至广东、深圳等地当老板。
如今,余小勇每天要销售出凉粉200多公斤,一年大概要生产近3.5万公斤凉粉。他现在一年所需的10多吨豆子,大多是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并与几户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不但激发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的增收效益。他还把废料豆渣综合利用搞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一年可出栏的生猪有100头左右,可获净利润7万元左右。
37岁的顾春燕是玉河镇雨台山村出了名的“女强人”,她能说会道,精明能干,一直是村里妇女的榜样,她勤俭持家、孝敬老人,有着街坊邻里羡慕的美满家庭。
机会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当顾春燕发现贩卖鸡、鸭到成都的利润可观时,便开始四处奔走了解各地市场行情。凭借多年的营销经验,她判断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于是同丈夫商议筹备,在成都西河水产市场租下门面开店,取名游仙玉河山圣鸡。她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赶到邻近的乡镇集市上收购质量好、价格较低的鸡、鸭、鹅等家畜,然后运输到成都西河市场贩卖。夫妻俩做生意诚恳守信,从不缺斤短两,回头客越来越多,如今已成为拥有固定客户、固定摊位的批发商,成长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她的成功带动起四里三乡的20余户老百姓,一年要收购土鸡鸭近二十万只,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玉河镇当之无愧的“营销状元”。
热心公益数第一 劳务头羊乡亲赞
“平整村道、修建饮水站、修桥,李洪春掏了不少钱,真了不起!”说起玉河镇花竹林村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村民们纷纷称赞李洪春,这些年他为玉河的公益事业出资出力,“公益状元”非他莫属。
花竹林村群山环绕,山路弯曲,村民种田出行很不方便。李洪春常年在外地打工,通过几年打拼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2011年,他看到家乡的基础设施落后,毅然决定帮村里修路,他请人工、买材料、挖山石、筑路基等,耗时大半年,花费30多万元,将不到半米宽崎岖泥泞的山路拓宽到4米,这条近1公里长的爱心村道,成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康庄大道。“乡亲都是一家人,路修好了,村民要的东西运得回来,种的粮食卖得出去,就能一起过上好日子。”他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真情。村里饮水困难,各家各户都在自己的水井中挑水吃。2012年,李洪春又出资在家乡修建了大型水井和供水系统,作为村民的饮用水源,通过集中消毒,让家家户户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杨远礼是从玉河镇走出去的“劳务状元”,他曾经怀揣50元钱只身到江苏,开始艰辛的务工之路,但他靠着勤劳踏实和过硬技术在江苏闯出一片天地,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华丽转身为一家公司“一把手”。致富不忘乡亲,他将公司的就业岗位尽可能留给家乡的父老,现在他公司拥有员工2000余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玉河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远礼还为玉河镇敬老院捐赠45台液晶电视,为玉河博爱学校捐资,李洪春、杨远礼的善举深深感染着村民,许多玉河创业者都以他们为榜样。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己之力,已成为玉河的一种风尚,在花竹林村、长林寺村、天宝寨村更是掀起了捐资修路、修桥的热潮。
玉河镇十大“状元”榜
公益状元 李洪春
劳务状元 杨远礼
学习状元 王 颖
凉粉状元 余小勇
营销状元 顾春燕
养蚕状元 赵星灿
养鸽状元 徐幻琼
养猪状元 刘清理
种田状元 窦明龙
缫丝状元 龙海燕
撰稿钟海 本报记者 同拥军 记者 黄小芹
新闻推荐
本报讯23日,中国消费服务网绵阳办事处成立,这是该网在四川成立的第四个分支网点。据介绍,中国消费服务网绵阳办事处的成立,旨在通过运用中国消费服务网这个资源,打造一个真正的“消费者联盟”...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