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科创区:倾心打造创新驱动综合服务平台

来源:绵阳日报 2013-06-18 03:14   https://www.yybnet.net/

□ 杨仁平 本报记者 廖姝

核心导读

去年12月9日,在科创区孵化大楼南门前,科技城创新中心第一期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浪潮集团、无锡感知集团、深圳融创天下等近30家科技企业正式入驻创新中心;

12月31日,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科创区园艺次中心隆重举行,项目建成投运后,将成为集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国开放的创新平台;

今年2月,市政府与中科招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科创区为核心,在绵阳实施创新创业工程,为助推科技城企业“新三板”挂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只是科创区不断完善创新平台载体、紧密聚合创新资源要素、开辟资源整合路径,倾心打造创新驱动的综合服务平台的缩影。“园区既然选择了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就应该千方百计做好全方位服务。”科创区党工委书记柳江表示,创新驱动,可将绵阳和科创区独特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放宽视野,把握机遇,找准方向!

近年来,依托创新中心和九九瑞迪、永贵科技等一批强势科技型企业,科创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推动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上,科创区努力争当开拓者与领跑者。

建设创新平台载体

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高效服务

作为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的主阵地,近年来,科创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层次思考发展思路和发展基础上的差距,以“二次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创区做科技城创新驱动领跑者”的要求,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科创园区为主导的科教创新区,切实打造“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行政中心、教育中心”。

目标锁定,如何让梦想走进现实?科创区上下一致认为,没有合适的平台,最终绘就的蓝图定不完美。经过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审视,“只有通过加速构建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对接等,才能为实施创新驱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科创区党工委书记柳江这样说道。

如是说,更努力用心在做!

从成绵高速公路金家林收费站进入绵阳,沿九洲大道行驶约4公里,一栋大气、美观的圆形大楼矗立在路边——这里就是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在创新中心浪潮集团办公室,浪潮集团绵阳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驻创新中心以前,他心里还十分忐忑。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创新中心为浪潮提供的孵化环境,令浪潮集团上下十分满意。

去年9月初,绵阳市领导前往浪潮集团考察,双方互生好感。随后,科创区积极跟进。12月9日,浪潮集团入驻创新中心一期工程。绵阳办事处上下表示,从开始接触到正式运行,只有3个月时间,这在浪潮集团还没有先例,“创新中心的效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的效率,仅仅是开始。

在创新中心(一期),一分钟就可以到达科技服务大厅。5家金融机构的代办服务点入驻,零距离帮助入驻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中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建工作站,同时引进绵阳科技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分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旨在通过这种资源整合,促进知识、技术的有效供给和创新成果的合理流动,实现第一手交易。目前,已登记上百项科技成果。

今年,科创区将进一步完善创新中心(一期)孵化、转化、交易、成果展示、企业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吸引30家以上科技服务机构进驻,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水平。

在距离创新中心一期约300米的地方,是创新中心二期选址所在,自去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以来,每天约有50台挖掘机、推土机、运渣车在这里热火朝天地忙活着。目前科创区正在积极配合科发集团,为力争早日将二期建成做出努力。

创新中心二期占地17.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8.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是科技城孵化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围墙主体,一标段土方工程、二标段土建工程均已接近完成,力争2015年底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后,将成为集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国开放的创新平台,还将成为前沿高端的产业园、生态低碳的智慧园、活力四射的创业园。

另一方面,以科创区为主体,中国技术交易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四川中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绵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申报了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以绵阳科技城十年的科研资源为基础,运用技术交易的全流程服务手段,通过完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制度和流程,搭建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及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等,汇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需要的技术、人才、资金及中介服务等要素资源,形成技术信息汇聚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专业人才聚集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预计“十二五”末,科创区将建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创新创业科技人才5000人,入驻交易、咨询、风险投资、产学研联盟等服务机构60家,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

开辟资源整合对接路径

撬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丰富的科技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让科创区创新驱动发展信心倍增。

2月2日,绵阳市政府与中科招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科招商集团将以科创区为核心,在绵阳科技城实施创新创业工程,共同构建绵阳创新创业发展的城市硅谷。科创区和中科招商集团将与其他投资机构一起积极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这,无疑开辟了一条整合对接优势企业各类资源的新路径。

据悉,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正式推出,这个系统的功能是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高科技企业服务,解决融资问题。但由于是在试点阶段,新三板一直以来只对中关村企业开放,直到2012年9月开始放开园区限制,上海、天津、武汉园区入围。目前,新三板的扩容条件已成熟,将进一步扩大入围园区范围。绵阳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力争在今年10月入围。届时,绵阳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在“新三板”上市。

基于此,“新三板”市场对于中国科技城企业发展和新兴产业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绵阳市将先期投入2亿元种子资金,并免费提供办公场地2万平方米,协助中科招商做好绵阳科技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准备工作。

4月23日至25日,由市政府主办,科创区、长虹集团承办的“绵阳(国家)科技城新三板论坛”在科技城创新中心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搭建绵阳企业与券商、投资机构的对接平台,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挂牌“新三板”。

中科招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科招商将把集团旗下已上市的近50家企业,和拟上市的300多家企业与绵阳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有效资源对接,帮助绵阳企业做大做强。为此,中科招商集团在绵阳展开了大规模的企业调研,对涉及医疗、电子等行业的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物院、九洲、长虹等龙头企业进行走访,并根据企业需求先后组织了多场以‘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培训。”

“科创区一直坚持绵阳的既栽参天大树,又建生态绿洲的战略,既要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又要培育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区管委会主任李哲说,引入中科招商是借助其优势迅速让中国科技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是积极支持绵阳科技型企业做强做大。

科创区党工委、管委会认为,“通过中科招商集团的创新创业工程,受益的不仅仅是科创区,而是整个绵阳,只有依托这样专业的公司、专业的管理,才能进一步聚集与释放中国科技城的科技资源,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前期大量工作,中科招商、西部证券分别与绵阳科创区、高新区、经开区的12家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和新三板挂牌推荐协议。中科招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与西部证券将紧密携手,在未来3至5年,在绵阳选择5个行业,每个行业选择1家企业作为行业小巨人,为这些企业量身定制支持、培养计划,力争3年后每家企业上市市值达到30亿元以上。当然,备选行业和企业也有一定的门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企业基础条件、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等,将集团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倾斜。”

依托中科招商这一广阔的舞台,绵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科创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重点围绕科教创新产业链,引进感知集团物联网、融创移动互联、蓝天百脑汇、浪潮云计算、江苏国药牙科CT等项目30余个,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聚合创新资源要素

提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

在科创区党工委、管委会看来,科创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丰硕的科技成果,如果将政策、人才、技术、市场等创新资源要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带动园区和绵阳全市经济发展提速加码。

政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为了推动军民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科创区从政策和制度上开设“绿色通道”:对军民融合项目从立项、用地审批、税费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扶持,以此推动院企所的深度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同时,为了给企业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科创区将孵化企业全部集中在创新中心办公。

凌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韬表示,这样有效解决了小企业启动资金紧张、在办公场地选择方面的窘境,大力提升了在孵企业的基本形象;更重要的是,各行政、金融、人才服务等机构集中入驻后,方便企业咨询办事;此外,集中入驻的被孵化企业均是优秀的实干型企业,有效加强了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进一步促进了良性竞争。

在科创区的牵线搭桥下,今年凌洋公司还得到了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50万元授信额度的支持。“创新中心的建设对企业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它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重视和支持。这种良好环境带来的创新成果以及成果转化,将不可估量。”

项目,是激活园区发展的引擎。近年来,科创区狠抓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三环节,努力实现“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创新中心一期、永贵科技、100万台3DTV终端生产线、广电中心等项目已完工,目前,创新中心二期、华润万家,年产300万台基于三网融合和家庭网络的多媒体网关规模化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铜锣湾、仁智科技、亿嘉合等一批项目也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创新中心,市人才办和市人社局专门设置了科技人才服务平台,进行人事外包、人才测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就医等“一条龙”人力资源专业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招聘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实现了轻装上阵。”一位入驻创新中心的企业老总说。

资金,是带动企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科创区每年安排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区内中小企业的项目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同时,给予入驻企业场租补贴、项目引导奖励、税收奖励、科技项目申报等支持。去年,园区有8家企业申请到了绵阳市创新基金300多万元。

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园区企业在推进技术研发、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开拓市场上鼓足了干劲,纷纷占据领先位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区军民融合产值达到145.8亿元。截至去年底,申请各类专利501件,获得授权294件,部分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部分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园区将力争转化科技成果50项,引进研发机构6家,引进、孵化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160家,重点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业态产业。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如今,集“创新、孵化、活力”于一体的科创区,脉动的羽翼已然张开,西部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和引领区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上,科创区昂首阔步,豪迈前行!

新闻推荐

游学产品出笼 特色线路受宠

暑假临近,今年暑期游学类产品纷纷出炉,境外特色线路众多,带动了出境游市场整体增长。上周末,各大旅行社多种线路与主题的暑期游学新产品已经全面上市。今年假日国际旅行社再度重磅出击,以...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人文科学系简介2013-06-20 03:14
猜你喜欢:
评论:(科创区:倾心打造创新驱动综合服务平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