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川羌城旅游区日前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验收,正式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绵阳市有了首个5A级景区,不仅为“5·12”地震极重灾区带来了“造血”复苏的机遇,更成为绵阳市旅游产业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灾后重建结束后,绵阳市提出以整体发展为思路,全力推进“北川大爱羌城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北川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推进灾后北川的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实现灾区群众尽快就业。
北川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把旅游产业定位为北川主导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了《北川旅游区总体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鼓励性政策,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建立起“一个任务、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了《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责任分解表》,30多个单位联动,扎实推进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
据了解,北川羌城旅游区由中国羌城、“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景观轴(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抗震纪念园)、吉娜羌寨等高品质旅游景点组成,总面积6.01平方公里。旅游区旅游资源主体突出,景观独特,内涵丰富,完整记录了从灾难毁灭到重建新生的人间大爱奇迹。旅游区主题定位为缅怀祭奠、大爱无疆、禹羌文化,即缅怀和纪念“5·12”特大地震灾难、承载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无疆大爱、展示和传承羌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地震遗址、大爱文化、禹羌文化三大核心旅游产品体系。
为把北川羌城旅游区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旅游项目,绵阳市在充分整合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唐家山堰塞湖、北川新县城、吉娜羌寨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培育出以新县城为主的城镇观光、抗震救灾成果展示游及羌文化体验游等系列旅游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北川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7万人,占全县从业总人数的16.3%。
(本报记者 王海艳 王守蕾)
●相关链接
北川羌城旅游区景点特色
北川羌城旅游区由中国羌城——永昌、“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景观轴(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抗震纪念园)、吉娜羌寨等高品质旅游景点组成,总面积6.01平方公里。其中,中国羌城——永昌,不但集羌族建筑之大成,更汇聚了党和国家、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及全社会的无疆大爱;“5·12”特大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最大、最全面纪念“5·12”地震事件的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是中国民俗博物馆北川分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巴拿恰商业街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吉娜羌寨是羌族文化体验观光地,也是羌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二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三是办好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加快把科技优势转为生产力优势、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对接会...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