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企业需要什么专业技术人员,区劳保中心就联合培训机构为他们培训什么样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现场技能鉴定,现场签订用工协议,这是记者8月25日在经开区举办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上了解到的情况。当天,培训的桃园村118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半数以上的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性协议。“企业有什么用工需求,我们就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这种‘点菜式\’培训,减少了用工培训的盲目性,增强了实用性,既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了一技之能,又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企业满意,失地农民也能马上就业。”经开区劳保中心主任杨涛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需要“二次就业”,为进一步促进辖区失地农民实现成功就业,经开区劳保中心紧紧围绕园区产业结构,根据驻区企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日当天的培训由区职业培训定点机构——绵阳市微波电子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员基础不同因材施教;并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培训结业后,邀请辖区内的好圣汽车、六合机械、雪宝乳业等企业到培训现场选录人才,提供了操作工、管理、质检、财务等125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最终有60余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性协议。
今年以来,经开区积极推行“我创业我幸福,我就业我快乐”的创业就业理念,不断探索职业培训方式,开创培训、鉴定、就业为一体的职业培训新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就业的新高潮。今年已定向为区内企业举办这样的培训班17个,培训失地农民近90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0%,真正收到了以培训促就业的良好成效。
(杨涛 刘红远 本报记者 夏宁)
新闻推荐
随着机动车不断增多,小区停车难成为车主越来越纠结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城区部分小区发现,停车难、通行难等现象较为普遍,无车的居民怨声载道,有车的住户叫苦不迭,小区物管也是满肚子委屈。面对...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