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的孩子在2009年高考以全省第十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今年2月又获得全额奖学金,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同龄人中,他不算最聪明,也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孩子是学习习惯最好的,学习兴趣最浓的和最具恒心和毅力的。这些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家庭教育的结果。
在熟悉的人看来,孩子的成长似乎一帆风顺,孩子“争气”“能干”,我们家长没操什么心。其实,孩子每一步成长的背后,一定会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的管理。我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做好“四抓”:一抓“生活”管理——从叠被抓起,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二抓“品德”塑造——从孝心抓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三抓“文明”言行——从说话抓起,要有礼貌;四抓“学习”习惯——从做好每一次作业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尤其是从读书、写作业和思考的习惯抓起。
在这里我还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故事:那是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老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全面教育抓起。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浸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家长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断地引导和修正;受教育是一种“习得”,知识的习得,习惯的习得,道德的习得,责任意识的习得……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完成“习得”提供条件,制定“规则”,最终达到孩子自主、自立的目的。
教育要讲方法,更要善于抓住契机,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绵阳市子云小学 曾盛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绵阳二中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朝会。长期以来,绵阳二中一直狠抓德育建设,朝会历来是对学生进行各种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场合。为了用好这块德育教育重要阵地,新学期学校政教处从细处着手...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