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每个生命个体真正得到尊重之时,就会用一种欣赏的视角去欣赏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事、风景。当被尊重的生命用欣赏的视角去打量周围世界时,就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主动向他人学习,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让自己和外界相处更和谐,更融洽。
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更多的是以孩子学生的导师、管理者的引领约束姿态出现,我们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有包办一切的呵护,有恨铁不成钢的责备,有痛心疾首的批评,我们把这一切都看做尽职尽责尽心的教育,而实际往往收到的效果不佳甚至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乏对生命的真正尊重,是原因所在。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叫做“尊重生命,敬畏教育,成就事业,尽责家国”,基本含义是对生命的尊重方可产生好的教育,对教育的敬畏方可明白育才的方向,对家国的责任方能厘清教育的价值。尊重生命是基础,最好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教育做到做好尊重生命,才能产生美丽效果。
尊重生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生命个体的健康健全生存、成长过程的个体差异,尊重生命成长的丰盈与厚度构建。学校教师和父母都应该正视此点,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态度放平地位放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做学生情绪的引导者,做学生心态的调理者,做学生学法的指导者,做学生特长的发现者,帮助学生作好人生发展规划。老师与父母对学生子女而言可能是一个指挥官,但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力助手,帮助学生在生命成长路上成千上万种成功可能中做出适合自己个体特色的选择。
尊重生命的教育可以营造建设尊重与平等的文化。
每个生命个体真正得到尊重之时,就会用一种欣赏的视角去欣赏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事、风景。哪怕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事,再寻常的景致,都会发现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都有其存在的甚至是独特的美丽。当被尊重的生命用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周围世界时,就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主动向他人学习,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让自己和外界相处更和谐,更融洽,让自我的形象更有魅力,让自己的心胸更宽阔豁达,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阳光、更大度。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尊重的学生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易于接纳不同同学间的差异性,他们的视野被拓宽,并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可以形成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利于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
尊重生命的教育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素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现代人”,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能够海纳百川自强不息,能够厚德载物心怀感恩,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深层次体认到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既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环境、热爱自己学习的团队与伙伴、热爱学校、热爱国家、热爱社会,让人心胸宽广,常具感恩之心,具有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这也是现代人具有良好心理和人文素养的一种表现。
教育应该是教人求真引人向善育人尚美助人发展的心灵交融生命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感悟生命成长之美,感受生命被充实被尊重被提升的价值。教育真能如斯,应该是好的教育了。
(作者系绵阳外国语学校校长)
新闻推荐
当爱情和婚姻来临,我义无反顾地跟着挚爱的人一起经历风雨,吃苦受累。然而有一天,发现他的心已经被别的女人占据。而我,只能靠孩子维持这个家,这躯壳般的婚姻还有存在的意义吗?1英雄救美...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