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琨
“中国乡镇之星”、“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四川省乡镇经济综合实力30强”和“市乡镇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十强”……当一项项殊荣先后花落城郊乡,这个被绵阳市民誉为“绵阳第一乡”的乡镇,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更高的期待,再度被推向了发展大潮的风口浪尖。
回眸2012,城郊乡以有力的“证据”回应了万众的期待:全年实现税收6.0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73元。
放眼2013,在全国经济发展趋缓、“同胞兄弟”奋起直追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位求进,继续当好绵阳乡镇的“领头雁”?
城郊乡思路明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城郊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统揽全局,奋力推进城郊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前不久,又一份“闪亮”的成绩单摆在了世人眼前:上半年,实现税收2.4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6.5元。引进项目4个,到位资金4.8亿元。
高起点上的又一次激情跨越,为城郊乡新一轮腾飞埋下了伏笔。
“统筹”上下功夫,“互动”中求突破
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这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去年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涪城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努力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加快跨越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地处绵阳市中心腹地的城郊乡而言,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无疑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城郊乡党委、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全乡发展谋篇布局。“工业强乡”的强劲号角由此吹响。
去年以来,城郊乡围绕新型工业化总体要求,围绕产城一体、园城一体,依托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大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当前,园区海瑞尔、华拓等21家企业已全面投产;三力、金久等企业即将建成投产;华光通、永贵等企业已开工建设。同时,以三力公司等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海特尔、精典彩印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华光通、永贵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三网融合”、光通讯、光电等新兴产业集群均已初具规模。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目前,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市教育园区、成绵乐城际铁路、二环路、西山北路、市行政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绵乐城际铁路、二环路、西山北路、市行政中心拆迁工作基本结束。另一方面,大力整治违法建设,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去年,全乡查处和整改违法建设240宗,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187平方米。“两化”互动的关键是“互动”。“互动”需要“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如何实现“互动”?市委、市政府对这一科学命题作出了深刻理解:体系要一致、功能要适应、生态要协调。
基于此,今年,城郊乡再度祭出“组合拳”,力求在“互动”中求突破——
积极发展城郊特色工业,立足城郊除园区以外工业发展空间有限的现状,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的房屋、场地、厂房,积极发展楼宇工业经济,另一方面,努力发展“飞地工业”;
依托总部经济试验区,引进和发展环保、节能、安全的科技型配套中小企业;
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和园区,为现有企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在总部经济试验区和吴家中小工业园区安排工业用地,实现集聚发展;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分类指导、因企施策,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新上项目,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激发全乡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统筹”上下功夫,“互动”中求突破,城郊乡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依托区位优势,挖掘城市资源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增长极”
富临“桃花岛”“大都会”“东方广场”、东辰“枫璟398”、隆盛“中央美地”、瀚威“城市中心”等一批在建的商贸大项目,正引领着城郊乡商业发展格局的根本性转变;
百盛广场经营形势良好,佰腾数码、时尚美家、东辰宜家美等专业市场经营业绩逐步提升,助推城郊乡消费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桃花岛五星级酒店、大都会五星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相继开工建设,商务休闲产业风生水起……“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谁拥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城郊乡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务来谋划、部署、推进——
加强大型购物超市、特色专业市场建设,狠抓新楼盘建成后的特色专业市场和大型商场、超市的培育和跟踪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
坚持三产富乡战略,大力繁荣三产经济,努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城郊乡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力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
拓宽土地储备范围,合理储备土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新区建设、园区开发建设。
以打破住宅地产为主的开发格局,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实行差异化、细分化开发,大力提高商业地产、休闲地产、旅游地产等项目的开发比重。
结合绵阳城区商贸流通业规划布局,加快现有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充分依托新开发建设的商业楼盘、大型住宅小区、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总部经济试验区、教育园区,鼓励新建各类商业设施、大型商贸综合体,加大品牌商贸企业的引进,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商场、品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组织,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点。
加快现有餐饮住宿的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试验区、教育园区餐饮住宿业,大力培育品牌连锁餐饮,不断推进餐饮业优化升级。
鼓励建设高档星级酒店,积极发展商务酒店。加快餐饮住宿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步伐,促进餐饮住宿业健康快速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挖掘城市资源,城郊乡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依托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出了服务业发展新“增长极”。
有数据为证:2012年,城郊乡全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
突出投资拉动,强化项目支撑
构建起大开放式发展新格局
诚然,城郊乡是绵阳乡镇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领头雁”。
然而,一个现实不容忽视:在各兄弟乡镇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城郊乡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始终立于潮头。
如何加快发展?城郊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一致认为:不仅要做大“存量”,更要做大“增量”。
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然成为城郊乡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以来,城郊乡坚持内外并举的招商理念。既敞开大门,借助外力推动城郊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又积极拓展视野,在扩大引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全力聚集、挖掘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工作中,立足城郊区位和资源优势,优化招商结构,坚持实施引进高端工业项目、品牌三产项目的招商战略,变“招商”为“选商”,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园区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入一批安全、环保、节能、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入驻城郊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招商,立足区位优势招商,抓好服务招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有序开发,以项目为核心,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招大引强、错位发展、配套发展,算大账、算长远账,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
依托富临、三力等大企业,开展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形成产业链。坚持环境招商,完善项目引进和落地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招商项目管理,做好服务,转变职能,在企业资金、用工、水、电、气等方面搞好协调服务,协助企业做好争取各种政策补助资金的申报工作,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网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奖励体系,调动全乡上下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投资拉动,强化项目支撑,城郊乡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斐然,一个大开放式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去年,全乡共引进项目29个,其中工业项目7个,总部型项目13个,房产项目4个,商贸项目5个;引进内资30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1.17亿元;今年1—6月全乡共引进项目4个;引进内资4.8亿元,实现到位资金4.8亿元。
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城郊,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城郊乡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的“中国梦”。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城郊乡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建设发展场景
已正式入住的金家林一期居民点
文艺演出
社区活动
新闻推荐
当好东道主 迎接科博会绵阳市开展“激情广场大家乐”群众文化活动
本报讯简单的场地、欢乐的气氛。昨(9)日,“当好东道主,迎接科博会”——“激情广场大家乐”群众文化活动在科博会展馆外上演(如图)。富有本土特色的艺术表演深受市民喜爱,同时也让提前到科博会展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