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涪城区石洞乡观音碑村村民王建平创办的“山外山家庭农场”,成为绵阳市首个拿到工商营业执照的“家庭农场”,半年多过去了,农场发展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那座山到这个鱼塘,所有这一片都是我的家庭农场!”农场主王建平浓眉大眼,戴着一副眼镜,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庄稼汉。王建平带着记者在农场转了一圈,枇杷、核桃等林木生意盎然,挂在树梢的柑橘、柚子惹人喜爱,林下的跑山鸡正欢快地觅食……放眼望去,宛如行在世外桃源。
作为家庭农场的先行者,王建平早在10年前就承包了当地几十亩地发展果园。“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我也时刻关注着政策的变化,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没多久,我就去涪城区工商局咨询,结果不到1天时间就注册好了。”王建平介绍,目前农场的经营效益主要靠绿色农业收入,包括梨树、核桃树、枣树等果树和鸡、鸭、鱼养殖业等,占地共100多亩,其中鱼塘20亩,果园75亩,年收入10万元左右。
“我们一般就是自己家里人经营这个农场,农忙的时候也会雇村民来帮忙,希望通过土地入股合作和流转土地,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王建平说,“在经营农场的时候,自己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比如我们用鸡粪给果树施肥,用红薯块喂鸡等等,既保证了农产品绿色有机,又使整个农场朝着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
家庭农场建立起来以后,王建平成了乡里的“名人”,很多人打电话咨询家庭农场的政策,他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告诉对方。王建平说,“我在建立家庭农场之初,市、区农业部门领导先后到农场进行现场调研与指导,在农场规划、种植养殖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我也要分享我的经验,让更多的人通过办家庭农场致富。”目前,在王建平的带动下,全市共成立了71个家庭农场。“现在政策这么好,相信用不了几年,这里就会发展成集采摘、垂钓、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核桃水果园和跑山鸡养殖园这‘三园\’。”谈到未来发展,王建平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目前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农场的产权确认,只有这样才能融来资金,我这个农场才能早日成一番气候。”
(本报记者庄滨滨文/图)王建平正在采摘柑橘
新闻推荐
经村民一事一议,天池山村10社村民集中居住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工程,现通过固定价比选随机抽取中选人(承包人),诚邀符合资格条件的潜在申请人参与本项目的比选。一、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