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姝
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
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6650.5万元,资助“涌泉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4+3”高端成长性产业领军人才四大类13个项目。
大手笔的背后,揭示出这座城市的全新脉动——绵阳正把人才工作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金钥匙”,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吝投入保障人才。
在清晰思路的指引下,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一个个优势平台逐步搭建,一项项贴心服务落到实处,一大批喜欢钻研、拥有梦想的创新创业人才在绵阳迅速集聚,他们在绵阳加快发展的浪潮中挑大梁、唱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绵阳拥有各类人才65万余人。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地,在绵阳科技城已然成型。
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政策体系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
近年来,绵阳市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创新型道路,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争取下,国家已正式同意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出台支持科技城建设的10条政策措施,支持绵阳建设10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在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支撑下,绵阳市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优势愈加明显。
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信贷融资风险补偿、实施股权激励等20余项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人才来绵追梦筑梦提供了政策支持。
绵阳也由此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三级完整的政策体系,逐渐构筑起更加宽松、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
从国家级到市级,高端平台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越来越多创新创业人才来到绵阳,他们追寻梦想、执着梦想。
如何让有理想、有抱负的各类人才集聚在此,尽情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近年来,绵阳市在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的基础上,鼓励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鼓励企业依托高技能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截至去年底,绵阳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共10个,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平台牵引下,一批批创新人才怀揣梦想来绵创新创业,一户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竞相涌现,一个个高科技产品从实验室进入市场,培育支撑绵阳发展“参天大树”的苗圃正在悄然形成。
从资金支持到居住条件,真诚的服务留住各类优秀人才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6650.5万元,资助13个人才项目。
重金奖励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留住人才的无限真诚。
去年,省市还共同出资6000万元设立科技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科技企业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资助、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与此同步,绵阳市还大力实施“创业融资计划”,给予每个创业项目最高200万的贷款担保和贴息,帮助初始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解决资金难题。
另一方面,绵阳市还专门在经开区建设了300套青年人才公寓,不仅房租给予极大优惠,还配备了基本生活设施,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条件,有效消除创新创业人才在绵创业的后顾之忧。
政策倾斜、平台支持、服务到位,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竞相来绵创新创业,绵阳科技城的人才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据统计,仅今年1-8月,来绵报到的高校毕业生12043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440人。
新闻推荐
夏天阳光明媚,天气炎热,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时,我好想吃水果,急忙打开冰箱想拿出桃子如饥似渴的吃,哪知道发现冰箱的桃子已经吃完了,我迫不及待的嚷嚷着:“妈妈跟我一起去水果集市买点水果吧!”妈妈笑嘻...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