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文宇 郑金容)非法集资危害大,参与当事人往往会遭受巨额经济损失。昨(25)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受骗的当事人,看到自己辛苦打拼挣的钱没了,大家都很懊恼。很多人表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远离非法集资。
王女士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没有固定工作,平时靠打点零工贴补家用。今年4月,朋友给她说,有一个好的项目,可以赚钱,于是就投了3万元到某投资咨询公司。几个月后,投资公司资金断裂,王女士的钱连本带息都“打了水漂”。“我把女儿读大学的钱以及老公下岗补贴的钱都投进去了,没想到被骗了。”想到正在读高三的女儿,王女士特别难过,“女儿知道后,偷偷哭了几次,我都害怕影响她的学习。”
据王女士介绍,身边很多朋友都被咨询公司骗了,有的投几万元,有的投一二十万元,最多的投了几百万元,房子、车子,几乎是把整个家底都投进去了。“非法集资简直害人不浅,我现在太后悔了。”王女士发誓以后再也不相信高额利息的诱惑。
李浩在绵阳一私企上班,几年下来,也存了一些钱。原计划年底回老家修房子,想到钱放着也是闲着,就把钱投进了某咨询公司,谁知辛苦挣的钱不翼而飞。如今他又难过又后悔:“马上年底了,没钱,还怎么修房子呢?哎……”
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社会公众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二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三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隐藏着巨大风险。因此,一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四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警惕投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烨文/图)“眼看着大桥即将通车,我们心里满怀期待,以后出行更方便了。”昨(26)日,记者在圣水涪江大桥施工现场了解到,在广大市民的期盼中,今年初开始修建的圣水涪江大桥主体建设已经基本...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