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烨) 今年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监管工作,将危险废物管理与水、大气环境治理并重,形成水、气、渣三位一体的污染防治格局,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化管理的危险废物数量大幅度上升。
随着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作为新的环境公害已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据了解,绵阳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电子、化工及制造业为主,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废酸、农药类危废、含重金属污泥和废液、废有机溶剂及废矿物油等。目前全市危废产生量较大的重点单位有30多家,年产生危险废物9.9万余吨,均全部安全处置。全市共有8家企业持有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形成年处置能力4.1万吨。
为不断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水平,近年来,绵阳市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层层落实市、县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的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利用、处置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了《绵阳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绵阳市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绵阳市固体废物领域审批审核工作机制和程序》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危险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已逐步建立。
针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绵阳市认真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及初审工作,并建立重点产废单位和持证经营单位“一厂一账”制度和考核制度,从申报登记、管理计划、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全过程管理。同时,积极实施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搬迁至工业园区,实现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提升改造。
在危险废物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今年6月,绵阳市专门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机构(绵阳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及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通过业务、法规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人员执业水平。并建立集体审批、规范审批程序、人员轮岗等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树立了危废管理队伍良好的形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军杨建记者田明霞)昨(22)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羌族新年,绵阳市北川、平武等地的羌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昨日上午9时,丰富多彩的羌族民俗活动在北川新县城举行。伴随着号角...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