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
将绵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根本在人才。日前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鲜明地展示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支持创新创业的坚定决心。作为市级主要人才工作部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农业局将如何破解人才工作的题中之义,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劲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绵阳市打造农业人才队伍有何重要启发意义?
兰劲:全市人才工作会发出了鲜明的信号,市委、市政府正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吝投入保障人才。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归根结底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夯实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基础。
记者:近年来,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培育农业人才队伍,具体举措有哪些?
兰劲:一是加强多元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采取阳光工程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农业专家下基层、开办农家课堂等方式,有侧重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适时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以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为重点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围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培养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种养殖及加工能手;以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为重点,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今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10期1100人;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示范培训50个村5000人次;农民培训师资提升培训102人;支持大学生创业26次。二是依托高校和社会资源,建设一支有能力、会服务、能吃苦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一方面依托农科院、农校以及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校企合作、院地合作,重点培养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等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内培外训等方式,培养局机关及各事业单位农技推广人员。一年来,参加省级专题培训374人、市级普通培训629人。三是打造一支领前沿、善创新、出成果的农业科研专家队伍。整合农科院、农校、农业局属事业单位及各农业企业专家71人,组建了粮油、生猪、蔬菜、水果、茶叶等14个专家团队。通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源,以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走基层”活动。既破疑解难、推广成果、指导生产,又培养人才。
记者:下一步,市农业局将如何贯彻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新要求、新任务?
兰劲: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创新创业为目标,海纳百川聚人才;以深化改革为抓手,释放活力用人才;以“四大平台”为支撑,多措并举兴人才;以强化服务为保障,优化环境留人才”的新要求。接下来,我局将结合绵阳农业发展现状,外请专家、内聘农业能手开展互教互学,集中力量做好农业专家团队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创造平台,吸引和培养各类优秀农业人才聚集,实现“技术走基层”工作常态化,突出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新闻推荐
学习型社区、科普型社区、法制型社区……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绵阳市很多社区在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外,通过挖掘文化底蕴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都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本报记者王耘...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