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媛
12月29日,全省首届初高中课堂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在绵阳外国语学校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省教科所所长吉文昌以及全省各地著名中学校长出席活动。
主旨:搭建平台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郭戈代表人教社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向市教科所授予了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基地”铭牌。郭戈表示,人教社不单单提供教材,它还汇集了大量的专家学者,针对各级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希望绵阳的研讨活动能够结出丰硕成果。“希望通过研讨会搭建一个沟通、研究的平台,让初、高中教学实现建设性对话,共同面对问题。”吉文昌表示,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高中课堂教学应积极开展衔接研讨活动,用3年至5年的时间,总结出切实有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分析:开展调查
初、高中教学还需加强衔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初中延伸到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已经多年,初高中的课改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初高中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近几年,绵阳外国语学校编制“初高中衔接学生适应性问题调查”开放问卷,在绵阳市抽样10所高中学校,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会普遍出现不适应现象。其中,学科知识衔接不适应的约占38.5%,对学习方法方面不适应的学生约占28.2%,对学科思维、素养方面不适应的约占20.5%。许多学生产生消极、焦虑情绪,成绩出现大的波动,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探索:分享经验
寻找初高中教育衔接做法
如何加强初高中教育衔接?研讨会上,省内各知名中学校长纷纷发言,针对初高中衔接环节的各种问题共同商讨应对良策。绵阳市部分名校负责人向全省专家学者介绍了绵阳市在探索“初高中衔接”过程中的做法。
据了解,绵阳市中考命题坚持以高中教师为主体,让命题教师站在高中的角度,看待初中教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把高中的学科要求、学科思想等通过试卷的命制,“呈现”给初中教学,引导初中的教学实践,促进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绵阳外国语学校校长徐勇表示,年级备课组、学部教研组、学校学科组教研从三个层次,研究促进学生发展问题;以初三的探索课、高一的复习课、学部的学法课、学校的素质课四种课型的探索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绵阳中学校长胡东也分享了绵阳中学的做法。胡东表示,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有经验教师认真对比分析初高中教材知识差异点,编写出适合学生的衔接校本教材,并定期开展高三、初三教师衔接活动,在双向交流中,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初高中教学的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尽量避免初高中教学的脱节。此外,学校还以课堂教学、学习习惯与方法、心理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主题活动、心理健康咨询专题辅导、集体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耀予)昨(2014年12月31)日,市委副书记吴群刚带队到游仙区,就元旦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吴群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放松,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