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科技兴院 用创新驱动发展

来源:绵阳日报 2014-12-27 00:43   https://www.yybnet.net/

聚焦川西北的版图上,一条涪江从崇山峻岭中一路奔腾而下,与安昌江、芙蓉溪汇合之后,流向东南。三水汇合之处,就是绵阳。

50年前的绵阳,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县城。那时候,城北出现了一条“跃进路”,长虹、九洲、华丰、涪江有线电厂4家国防军工企业在那里崛起,当数万职工进住这片热土,随之而来的后勤保障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四川绵阳四○四医院(以下简称四○四医院)由此而诞生,这家医院的职能是:为跃进路4家军工企业提供医疗服务。

历史走过了50个春秋,再回首,人们发现,昔日的那个职工医院早已华丽转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面向社会服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四○四医院何以实现如此跨越?院长王利民认为,创新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

推动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

如果说建院之初的四○四医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完成“规定动作”,那么,今天的四○四医院是在完成了许多“自选动作”之后,攀升到发展新高度。而这些“自选动作”中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四个字:技术创新。

如今,绵阳四○四医院已形成了自己的学(专)科发展特色,这就是“综合医院平台上的特色学科群”(简称“大专科、小综合”),即在综合医院整体、全面发展基础上,重点突出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市级医学中心的建设,以及腹部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心胸外科、医学检验科、麻醉科等省、市重点专科学科群的建设。“这好比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医院的优势学科,塔基则是强大的综合医院服务体系。和专科医院比较,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医院整体服务能力作支撑;和综合医院相比,我们又有鲜明的特色优势学科打头阵。”副院长蒋涛如是诠释发展战略的精髓。

在四○四医院,技术创新,催化了一批成长型重点学科崛起。

一位患了20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在四○四医院一次性更换了3个心脏瓣膜,同时处理了心脏的“房颤”,并进行了“左心房血栓清除”。

如今,四○四医院已经能够熟练地开展这类手术。包括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右心室双出口、三尖瓣下移矫治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等。每年,医院完成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近300例。

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熟练运用,同样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如今,四○四医院的镜下微创手术通过“摄像头+手术刀+可视系统”的完美组合,医生可以在患者腹部、胸部不开刀的情况下完成肿块切除、局部硬化、异物取出等手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优势“大专科”雏形渐显,腹部外科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胸外科、医学检验科、感染科、心内科、麻醉科、肾病内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成为绵阳市重点学(专)科建设项目。

技术创新推动了学科建设,带动了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2000年以来,医院重点学(专)科建设共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2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76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

学科建设的成就为医疗服务提供了强力支撑。如今的四0四医院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掌握多个领域的最前沿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案。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治方面,依托“绵阳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绵阳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医院能够熟练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及射频消融、起搏器安置、心脏双瓣多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以及心脏介入手术,每年完成各类心脏手术近2500余例。医疗水平在省内市州同级医院中居领先地位。

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依托“绵阳市消化疾病防治中心”,医院率先在绵阳开展内窥镜下诊断及治疗,现开展项目已达20余项,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十余年。医疗水平在川西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在传染病诊治方面,依托“绵阳市传染病防治中心”也实现了转变。从检测环节看,形成了“查血——病毒定量检测——生化检测——免疫检测”体系,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从治疗环节看,成熟地运用“病灶切除+药物治疗”的模式,形成了系统治理,提高了治愈率。尤其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独立的现代化传染病医疗大楼,配置有人工肝支持系统和重症监护病房等先进设备,诊疗水平在川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

服务创新

铸就“优质服务”响亮品牌

同样的医护人员,同样的医疗设备,同样的医疗资源,怎样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多少年来,四○四医院的历届院长都致力于破解这道命题。而这其中蕴含的关键词就是四个字:服务创新。

赢得业内人士广泛赞誉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就是服务创新的成果。这种模式简单讲,就是通过对各专业学科的资源整合,对门诊疑难病人实行专家组门诊、对住院病人实施联合诊疗。

与传统专家会诊区别在于,传统会诊是一个流水线程序,专家与专家之间常常不能直面充分沟通、交流,仅将会诊意见书写在病历档案中。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医院内各学科专家能“面对面”坐在一起分析讨论病情、拟定治疗方案,甚至,医院还能借助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华西医院等国内顶尖医学中心的学术技术联系,实施外院专家现场会诊和信息化实时远程会诊,共同参与复杂疾病的诊疗过程。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理论根据在于,病人生病,常常不是简单的单一器官、单一系统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有多种疾病,或者其疾病与多个器官系统密切相关。而这种诊疗模式有效集聚了医院学科精英,对病人而言,相当于一次投入享受了多专业超值服务。这,正是医疗质量的象征。

副院长蒋涛告诉记者,在许多医院,搞学科合作并非易事,因为每个科室都不免会把科室视为“自留地”,各自为阵。而在四0四医院,不仅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籓篱,而且把手术室、内镜室、重症监护室都作为全院医疗技术平台,为所有学科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四○四医院的另一个服务创新成果。

在四○四医院,有许多特色护理项目。比如,血透室根据血透患者的检查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开展了“医患互动日活动”,讲解病人最关注的疾病防治知识;骨科病区,专科护士每天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示范、讲解及个别辅导;9楼病区每月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堂”,并公示每月讲座内容,供病人选择听课内容,不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予以健康指导,还邀请出院病人参加讲座;12楼病区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由高年资专科护士为高血压患者教授“十指降压操”……

医院成立了“糖尿病”、“静脉治疗”、“伤口/造口”3个院级专科护理小组,12个专科护理骨干培训小组,开设了4个护理专科门诊,组建了护理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专业团队,开展了ICU“医护合作式晨间查房”等等。专科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了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延伸服务,是四○四医院的又一创新成果。

医院建立了“住院患者出院随访”和“慢性病追踪管理”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医护人员会通过住院患者留下的通讯信息主动拨打患者电话,询问病情的恢复情况,解答患者疑惑,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还主动走访患者和社区单位,广泛征求建议和意见。

四○四医院完善了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和纠纷处置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使化解矛盾纠纷有条不紊。医院还开展第三方社会评价,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医风医德监督,患者满意度调查与评价工作,确保了评价的公正性。

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四○四医院患者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十年前,该医院的患者绝大多数来自城区。去年,该医院的患者来自市区的降至64%,市内各县占26.8%,省内市外占7.7%,省外占1.5%。

服务创新的背后,是制度的支撑。

近年来,医院不断完善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和监控分离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规范各级质量控制组织的日常活动,逐步完善医院、科室两级管理的格局。

与此同时,医院建立了有效的医疗保障和费用管理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新农合”、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社会保险的费用管理,积极推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

机制创新

培育人才成长深厚土壤

创新,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需要适合的“土壤”。

纵观50年的发展历史,四○四医院一届一届的领导班子都在完成一个命题:如何为人才提供适宜其成长的“土壤”。

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搭建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打造“临床实践+科研实践+培训提升”人才培育模式。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如今的四○四医院已经为人才提供了这样的“土壤”。有一个事例颇有代表性——

吴山——胸外科专家,博士,在治疗肺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曾在成都多家医院供职。被引进到四○四医院之后,医院根据他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专门将原来的心胸外科一分为二,由他牵头组建了胸外科,配备了医生、护士,专门组建了一个医疗团队开展业务。

有了“量身定制”的创业团队,吴山博士的精湛医技得以充分施展。一位50多岁的患者咳血十多年,由于患有糖尿病,对结核药耐药,手术风险高,病情复杂,在省内求诊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无法手术之后,慕名找到了吴山,做好了“最后一次治疗”的思想准备。吴博士精准地切除了患者病变的肺部组织,患者很快康复出院。一位66岁的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困难,吴博士成功为他做了肺气肿减容手术。患者已能够顺畅地呼吸,其症状、运动能力、肺功能指标都已得到明显的改善。出院时,家属激动地说,“简直换了一个人!”

引进一位高层次人才,意味着可以开辟一块业务,救治一批病人,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带来先进的医学理念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使一个专业的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用人机制的创新,让人才发挥出了最大效益。

银春——呼吸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十多年来,她的成长经历见证了四○四医院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机制的独到之处。

2002年,银春有一次进修的机会,那时,孩子才1岁多,她想就近到成都进修。医院领导鼓励她:“要进修就要把目标定高一些,要去国内这个专业最好的医院”。2004年,银春又面临一次选择,到底读不读研究生?医院领导再次为她鼓劲加油,想办法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银春最终下决心读研,脱产学习三年,如期拿到了硕士学位。如今,四○四医院的呼吸内科已经从十几年前的两名医生、十几个床位,发展到13名医生,其中一多半人是硕士研究生,住院病床达到80—100张,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银春已经是呼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

在四○四医院,不少学科带头人有着与银春同样的经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培养学科带头人,医院不遗余力。

医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与之能力、业绩相匹配的待遇。四○四医院的《高层次卫生人才管理办法》规定,对引进人才实行安家补贴和住房货币化补贴双重政策,同时,医院协助办理家属工作调动、子女入学。

医院构筑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增强后续发展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医务处主任姜淮芜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带动团队共同发展。他牵头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青年医生培养体系,每半个月或1个月在科室开展一次青年医生读书报告会,要求大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新技术,并针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安全事件,查阅资料,借鉴好的处理方法,促进相互交流,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医院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对重点专业资金设备重点保障,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进修、读研、晋级、提拔优先考虑;对急需的、缺乏的、贡献大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申报、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给予倾斜,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优先给予经济及设备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医院每年从医疗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科技人才发展基金”,用于年轻科技人才接受继续教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点课题和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的费用。

医院选派医护人员进修、交流、锻炼。到四川大学华西附院、重庆外科医院、北京中医研究院附院等一流医院,进修、培训、做研究生课题等,也接纳来自各县级医院、工矿职工医院、卫生所、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人员进修,1979年至2013年共接纳各专业进修生1359人次。

如今的四○四医院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拥有9位硕士生导师,常年带研究生,现已是川北医学院全程教学医院,泸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9所大中专院校的临床学院或教学医院,每年承担院校300多名学生在院临床实习。而四○四医院本部医生,除了在本院接受培训外,有发展潜力的医生还将送到国内最好医院乃至国外医院学习培训,与此同时,医院还开展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临床实践+科研实践+培训提升”人才培育模式,铺就了四○四医院的人才成长之路。如今,四○四医院构筑起了强大的人才阵容:卫生技术人员8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博士、硕士70余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3人;省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2人;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健康卫士”1人;省级学术团体理事、副主任委员、常委、组长、委员57人;市级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70余人。

人才兴院,科技兴医,以创新推动医院上档升级、不断发展。50年的历程,展现了创新的巨大魅力,创新也将成为四○四医院不竭的发展动力。

邓建军 胡碧茹 莫永朝 肖强 刘敏 江花琼 实习生 李婷婷 王丽娇 本报记者 黄小芹/文 王莉英/图

海峡两岸医学专家在四○四医院会诊疑难病症

绵阳市心脏起搏及电生理专委会成立

健康义诊进社区

研究生导师王利民现场授课

腹腔镜手术水平领先川西北地区

耐心细致地护理病人

新闻推荐

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加快法治绵阳建设

本报讯(记者张迪然)昨(26)日,绵阳市召开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工作研讨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兴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市社科联等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来自西科大法学院、市律师协会的专家...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兴院 用创新驱动发展)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