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艳)2014年度四川省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于近日揭晓,绵阳市测评成绩位居全省第四。从测评情况来看,绵阳市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老师呼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教体局表示,在全市教体系统通过阵地建设、主题宣传、“三进”工作方法等,全面深入学习、积极培育、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象扫描
青少年知晓率不高
青少年活动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需在学校营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然而,昨(24)日,记者走访了城区部分学校,校园内只有1-2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部分学校教学楼过道或教室内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在采访中,部分小学学生完全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测评组的测评结果显示,在考察中,除富乐实验小学大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外,其他学校的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回答。
市民连线
教育需符合青少年“胃口”
“教育关系民族的未来,关系社会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要符合青少年的‘胃口\’,才能迅速开花结果。”市民王刃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学习、践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要多渠道、多元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教育。“网络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认知快、渠道多。”市民曾祥勇表示,学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上推陈出新,在依靠传统的海报、横幅、书画等基础上,积极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演讲比赛、体验式实践活动等,通过“参与式”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践行。
整改措施
全面加强德育阵地建设
“在全市学校中进一步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年全市教体工作的重点。”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市学校中进一步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要求,全市学校要深入学习、积极培育、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各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的“三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刊校报、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广泛宣传“三个倡导24个字”,做到报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形成立体宣传网络,营造浓厚的宣传学习氛围;同时以“三个倡导24个字”为基本内容,编写校本教材、融入课堂教学,以“道德讲堂”、团队组织、业余党校为载体,集中讲演,抓好诵记,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三基地一窗口”、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推荐
全市首届社区文化节文艺展演昨晚拉开帷幕社区群众自编自演的26个节目集中展演
演出现场本报讯(记者袁媛/文李晓平/图)昨(25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主办的全市首届社区文化节文艺展演在绵州大剧院举行。13个由社区群众表演的文艺节目一一亮相,展...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