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闹情绪,轻的影响自己学习,重的还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碰上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简单批评一顿了事,应该仔细分析学生情绪的由来,找出症结所在,消除消极情绪,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尤其是小学生,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相对弱一些,情绪也就时常外露。这不是坏事,从他们流露出的情绪中,细心的教师正好可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动态,从而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进一步放在学习上。
笔者执教小学数学20余年,根据经验,把导致学生产生情绪的原因大致分为几类:
对教师教学方式不满;对学习未得要领,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焦躁不安;课业过重,消极怠慢以求放松身心;老师或家长要求过严从而导致学生萌发抵触情绪;其他社会和家庭的消极影响,如拜金主义、父母不和等,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情绪。
有规律可循的大概有以上几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不可预见的个人因素,如生病、受人欺侮,学生心情不佳,自然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一旦发现学生有情绪,千万不要产生反感甚至讨厌的想法,不要简单粗暴地去堵——压制学生的情绪,而应该积极化解疏导,须知,学生心情好是学习好的前提。马克思说过:“只有心情愉悦才能创造,徜若感情被阴云笼罩,就连缪斯也感到苦恼。”为了让学生保持心情愉悦,教师就应仔细关注学生情绪的发展,花一定的精力、时间,与学生探讨情绪的由来,运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加上善意的教育的技巧,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把情绪渲泻在发奋学习上。
笔者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身教言传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自然以言传为主,但身教也不容忽视。面对天真学子的小情绪,你不是疾风暴雨式的批评,而是和风细雨式的谈心,那效果要好得多。就是说,你是否对学生有足够的爱?有了博大的爱,你才能关注学生的情绪,你才会充满同情地和学生一起找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才能充满热情地帮助学生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才能改正教师自己不够好的教学方法。
像对朋友那样善待学生,像对儿女那样呵护学生,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绵阳市七一剑南路小学 唐焦蓉)
新闻推荐
为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增强市民践行文明行为的自觉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在绵阳城区开展“随手拍”举报不文明行为活动。一、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0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