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花甲老人留住四川清音的根

来源:绵阳日报 2014-12-22 16:5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春梅

风靡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誉为“东方歌剧”的四川清音,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因长于抒情,兼能叙事,曲牌丰富,唱腔优美很受老百姓喜欢,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绵阳市年过花甲的刘丽华为了留住这门古老艺术的根,而四处忙碌。

艺术人生

从孩时唱到两鬓斑白

1957年,年仅13岁的刘丽华考入绵阳县曲艺队,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天资聪颖的她比其他学艺的孩子更刻苦,加之嗓子好、有悟性,所以迅速从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1964年,成长为曲艺队队长。

那时,刘丽华唱响了很受普通百姓欢迎的清音曲牌。从曲艺队到文工团,从文工团到川剧团,从城市到农村,从戏台到田间,在时代翻滚的浪潮中,十几年光阴流转,刘丽华一直坚守在清音演唱的阵地,痴守着对清音艺术的热爱。1978年,她毅然放弃了更有“前途”的选择,固执地留在当时的绵阳县文化馆,担任一名曲艺专职辅导干部,一直兢兢业业干到2002年退休。

孜孜不倦

清音绽放时代魅力

刘丽华告诉记者,四川清音作为蜀地独有的音乐文化,魅力在于唯美、“八大调”和一百多种小调演绎出四川乡音乡情,对四川人有极强的亲和力,受到老百姓喜欢,几百年来一直流传。

但是,就在前几年,曾经有年轻人问刘丽华,轻轻唱是不是就叫清音?基于此,她在任专职曲艺辅导干部期间,在教学与培训的过程中,大胆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人耳目一新。1998年,由她谱曲的《茶馆风情》就是以传统清音曲牌“芦花调”为基础,加入了现代元素,本着腔随字转、字正腔圆的原则写的,通过演唱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而让她引以为自豪的是由她创作的《欢迎你到绵阳来》,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被曲艺界广为传唱。

无私传承

古老艺术后继有人

让刘丽华感到欣慰的是,为了让四川清音得以传承,2006年,西南科技大学文学艺术院聘请她为兼职副教授,专门为大学生讲授四川曲艺。很多大学生喜爱上四川清音,为古老的曲艺文化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六年来,先后有十二个班的同学选修了她的“曲艺课”,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名学生对四川清音这门艺术有所了解,并都能演唱2至3个清音曲目。更可喜的是,该院青年教师付琪专门跟她学习四川清音,在2010年12月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由付琪领唱,24名大学生自打鼓板伴唱的四川清音《西南科大竞风流》,受到国家教育部、科技部来的领导、全国各高校领导及现场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新闻推荐

——写在四川绵阳四○四医院建院五十周年之际

1964——2014,五十载峥嵘岁月,五十年薪火传承。从“730厂西北角围墙以外空荒地”到业务用房7万余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的医疗大楼;从100张病床到1200张床位;从几十名医疗行业新兵到一支...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杏林春色耀绵州2014-12-23 16:59
评论:(花甲老人留住四川清音的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