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琳琳
每晚7时30分,涪城区青义镇兴龙村的老大妈小媳妇们都会聚在村委会附近的坝子里,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那动人的乐曲,优美的舞姿,让路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除了舞蹈队,村里还成立了乐器演奏队,此外,村民们每年还会办农民文化艺术节,而且每一届都是村民当主角。如今,兴龙村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了。
A 成立村舞蹈队
优美舞姿让城里人惊叹
近日,记者来到兴龙村村委会附近的坝子上,看到大妈大娘正在跳广场舞。她们的一个转身、一个舞步、一个弯腰、一张笑脸,都显得那样认真而且“内行”,赢得围观村民的称赞。“从2010年开始,城里人跳的坝坝舞就被带到了我们村,舞蹈队也是在那年成立的。”谈起村里的这支舞蹈队,兴龙村主任蒋春梅打开了话匣子,“这支舞蹈队现有30多人,有老有少,平时就在各自所在的院落带领村民跳舞,有演出时大家主动聚到一起。”
蒋春梅告诉记者,村里的舞蹈队还经常参加市里的广场舞比赛,还获得过2012年涪城区首届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和2013年涪城区广场舞大赛特等奖。“当时我们村的舞蹈队编排的《西班牙斗牛士》刚一亮相就引起轰动,从服装到舞台风格,再到动作表演,一举赢得了评委的高分。”从那以后,舞蹈队又先后多次进城演出,除了招牌节目《西班牙斗牛士》,还有民族风情浓郁的舞蹈《吉祥谣》。舞蹈队还时常到绵阳城区的五一广场、铁牛广场,与城市社区的舞蹈爱好者们切磋交流。
B 农村大爷大娘
田间地头奏响幸福曲
兴龙村1社的农民贾彩云非常爱好文艺,2012年,50多岁的她联系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成立了乐器演奏队,二胡、电子琴、笛子、葫芦丝、锣鼓样样都有。
为了提高乐器演奏队的水平,几个队员还报了城里的老年大学,农闲的时候,几位老人就邀约着一起,去老年大学参加乐器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平日与田地打交道的“泥腿子”上岸了,奏响了乡村的幸福曲。
队里有人会吹拉弹唱的,也有人会跳舞的,只要一有空,几个人就聚在一起排练、合奏,大家还一起凑钱买了乐器和音响,虽然因为功率小音响效果不好,大家也自得其乐。遇上节假日,乐器演奏队的人还经常与老年大学和西科大的老同志一起搞联谊活动。遇上村里办文化艺术节,乐器演奏队更是积极地参加,既出主意还表演节目。
C 自办文化艺术节
村民积极参与热情高
“我们村每年腊月初四都会举办‘坝坝宴\’,以前为了喜庆,村里每年都要从外面请演出队伍,花钱不说,村民也没有参与感。”兴龙村妇女主任何晓芬介绍,2012年开始,村支“两委”决定坝坝宴上的表演由村里人自己来演,村委会要求全村7个社各出2个节目,所有节目从编排到演出,必须是本地人。让人欣喜的是,后来报上来的节目达到40个。
2013年1月15日,青义镇兴龙村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举行。4个小时、35个节目,130名演员全是村里的老百姓,节目有舞蹈、小品,还有古筝、二胡、箫等器乐演奏,都是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中午摆了130桌坝坝宴,晚上还放坝坝电影。这次艺术节,热闹了一整天。这一次,不仅有全村百姓参加,也吸引了周围村的群众和镇、区有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前来现场观摩。
何晓芬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又在开始筹备明年的文化艺术节了,除了延续往年的文艺节目表演外,我们还计划在当天下午开展农民体育比赛和趣味游戏等活动,增加邻里关系。”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举办18场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建立创业指导中心263个和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51个,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今年已帮助7所在绵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6165人,创业102人...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