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的结尾,也是春节的序幕。冬至过后,开始数九,也便进入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天寒地冻,江河结冰,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围着围巾戴着手套,全副武装裹在温暖里。数九寒天,母亲总是对我们几个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多穿衣服,马上过年了,不要感冒了。
一过冬至,老家便开始烤火,不管是晴天还是雪天,母亲都会把家中的火盆拾掇出来,掸去上面的灰尘,然后放在厅房中间,烧起一盆火。一家人说说笑笑,围在周围吃着火盆上炖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整个冬天,火盆上香气四溢,屋子里满是欢笑声。围着火盆,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讲许多她小时候的事和父亲的故事。
母亲一生勤劳,心灵手巧。冬天下雪,她是喜欢的。我们住在嘉陵江边,在河坝房屋的后面开垦了一片土地,种植了许多蔬菜。母亲经常说,下雪好,霜打过的蔬菜把虫子都冻死了,长得好,才好吃。那个贫瘠的年代,生活艰难,物资匮乏,冬天的主打食物是萝卜红薯,整个冬天很难吃到肉食,像蒜薹、韭黄、花菜等好一点的蔬菜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不像现在,一到冬至,满城尽是羊肉汤,到处都是“喜羊羊”。
到了年关,从母亲的语气和脸上,总是能感觉到她似乎有些不喜欢过年。大人怕过年,主要是愁钱,一到过年就得花钱买肉、置年货,还得给孩子准备新衣服。但对于无忧无虑的小孩来说,却喜欢过年,盼望过年。一到过年,就有肉吃,就有瓜子吃,还有油炸的果子吃,当然少不了穿新衣服,少不了压岁钱,少不了放烟花爆竹和看街边演出。
每年进入腊月间,小孩们就开始算着什么时候该过年了。看到母亲开始炸果子,煮腊肉,买年货,就知道年快到了。那时过年,小孩是最高兴的,寒假作业不多,做完作业后,一条街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捉猫猫,斗鸡,跳绳,划甘蔗,溜滑轮,玩到尽兴的时候才回家。
春节最重要的是吃年夜饭。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多年来,我们一家人都是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年饭,这顿饭是全家一年最丰盛的饭,能做的菜肴基本全部端上桌面,除了红烧肉、粉蒸肉、夹沙肉、蒜薹肉丝、韭黄肉丝、蒸糯米、香肠腊肉、油炸年糕、香碗等多种花样,还有凉菜、卤菜、炖菜。我那时最爱吃的就是凉拌粉丝和红枣蒸糯米,特别是红枣蒸糯米,是母亲的拿手菜。除了猪肉以外,鸡、鸭、鱼样样都有。鱼是一定不能少的,有红烧鱼、清蒸鱼,象征一年全家人年年有“鱼”(余)。每年的团年饭最少都有十多道菜。在年三十上午,大家都各自忙活着,一到中午12点,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在房外放鞭炮,团年饭准点开始。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给长辈敬酒,给小孩发压岁钱,给年轻人送上祝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特别的热闹和喜气。
吃完团年饭,按家乡的传统和习惯,老人在家休息,其余的人带上祭品上山扫墓,祭拜已经过世的老人,希望逝去的亲人像在世一样,一起享受新年团圆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提醒晚辈不要忘记逝去的亲人。这些习惯和传统一直延续到我们工作安家有了孩子以后,年年如此,岁岁相同。
以后,我在外读书工作,常年漂泊在外,每年尽管很忙,但只要有一点可能,我都会带妻儿回老家陪母亲一起过年,吃年夜饭。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住。平时,儿女们天南海北,只有在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每当这时候,母亲是最忙碌,最辛苦的。但看到我们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一家人笑语欢歌,母亲说,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罗瑜权(绵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卿高铭记者安峥)近日,市民罗女士和丈夫王先生发生口角,罗女士一气之下爬上6楼声称要跳下去,丈夫连忙报警求助,巡特警、消防、120等人员迅速赶到,最后将罗女士从险地拽了回来。当天,罗女士...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