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正本报记者张伟
2014,涪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总体取向,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一组组数据作出生动诠释: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75亿元、增长10.2%,总量全市第四、增速第二;固定资产投资201.7亿元、增长9.7%,总量、增速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增速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增长13.9%,总量、增速全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05亿元、增长18.75%,总量全市第二、增速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7元,总量全市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3元,总量全市第一。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区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领先发展、全域发展一直是涪城服务科技城建设的关键词。立足于特殊的区位,涪城把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领先发展、全域发展的抓手和突破口。
2013年来,涪城区委首次把服务业作为首位经济,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主攻方向。2014年,服务业华丽转身,实现增加值49.97亿元、增长10.2%。传统服务业上档升级,“百亿级”中央核心商务区的百盛购物中心、天骄摩尔商业街等,或改造升级,或开业运营,年销售收入突破75亿元。商贸物流集中集聚发展,在精心培育的四大园区,毅德、天泰项目建成开业,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园区年交易额突破65亿元,绵阳农资市场二期、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投入使用,新皂综合物流产业园物流企业营业收入10亿元。新兴服务业更是异军突起,金家林金融集聚区73栋金融楼宇基本具备办公条件,5家金融机构签约入驻;126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企业66家,成功争创全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工业经济不甘落后,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8.6亿元、增长16%。金家林新型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15亿元;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引进中航新能源等项目4个;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5.23亿元,增长15.9%;“4+2”高端成长型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5.64亿元,比重达15.2%;新增规模企业4户、亿元企业8户;实施34个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3.2亿元。
转型发展,农业迈步现代化。该区统筹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现代农业“一小时展示区”初步形成。“五彩田园”落地项目7个,完成投资1.8亿元,全区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1.6亿元。产业化经营再上台阶,省、市级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85亿元,农村专合组织覆盖面达50%以上,新注册家庭农场1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2个。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区域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涪城地处主城区,历经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基数大、社会问题多,要实现领先发展,唯有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2014年,该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局。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700亩,规模流转占总流转面积的70%;一批次土地“双挂钩”项目全面完成,节余用地指标668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取消21个行政审批事项,购买16个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博爱大家园等民办养老机构。率先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扎实推进,试验区科技金融服务大厅成功运行。
该区整合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软件产业园首期6万平方米半年时间内建成投用,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团队和个人,先后组建70人专业队伍“就产就源就籍就近”招商,引进软件企业120家。
在创新驱动大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该区以政府和企业、科研院所为主体,统筹推进创新中心B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村、社区盘活闲置资产,建设创业就业平台10处2万平方米;全区在建创新创业平台53万平方米,建成投用27万平方米;联动实施“涌泉计划”,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12家、新注册企业328家。
坚持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
统筹发展,是涪城发展永恒的主题。
该区集中精力打基础、利长远、谋发展,产城园城一体加快推进。2014年,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新增建筑体量12万平方米,成功争创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绵阳市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区。石塘商贸物流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新增建筑体量12.3万平方米。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新增建筑体量10万平方米。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3.37公里骨架道路建成通车,新增项目用地500亩。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丰谷镇入选全国重点镇,龙门镇成功申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试点镇;8个幸福美丽新村启动建设,2个新农村综合体、15个新村聚居点完成建设;18个旧城改造项目获批,圣水、武引片区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安昌桥、剑南路综合改造等9个重点项目拆迁工作顺利完成;违法建设整治行动全面启动,整治违法建设199宗、面积3.6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均衡化。绵吴路改造顺利推进,新建农村公路112公里,新建和整治渠道268公里,农村2.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保障。集团化办学深度推进,1.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得到解决。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获批,明镜塘省级湿地公园开建,杨家、金峰等6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清洁四源”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2%。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涪城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有感发展”,2014年,涪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该区法律“七进”活动持续开展,“六五”普法走进“微”时代;在全市首创成立区委常委法律顾问团,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梳理和公示行政权力3700余项,329项行政审批项目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区文化中心、区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设施免费开放,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成功举办首届文学艺术作品评奖。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启动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举办“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2530余场次。
民生工程顺利完成。多渠道投入资金7.4亿元,全面完成140个民生工程项目、49件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918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无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4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9.98%以上,解决老失地农民参加社保5176人,发放低保金和救助金4325万元。新开工公租房项目654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08套。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突出抓好社区建设,新增社区办公用房3200平方米,600平方米标准化社区由12个增加到16个;“三社联动”扎实推进,4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有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成效明显,注册志愿者达6.3万余名,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建成。
新闻推荐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仁富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在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去年工作回顾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