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荣
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置,各级医疗机构愈发认识到:依法处置医疗纠纷,才能有效破解“医闹”困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现状
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医疗纠纷占比较小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2014年绵阳市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372例,其中:市直医院103例,县级医院195例,乡镇及社区医疗机构36例,民营医疗机构38例。
从处理情况看,医患双方协商解决202例,卫生行政部门调解27例,第三方人民调解89例,司法判决12例,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8例。医疗纠纷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所占比例很小。
从影响程度看,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39件,受到伤害的医务人员19人,公安机关因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案件出动警力112次,现场依法制止“医闹”事件19次。
观察
“医闹”已成破坏医患关系的“毒瘤”
随着医学发展和健康意识增强,患者对治疗效果预期很高,但又缺乏专业知识,不能认识疾病治疗的复杂性,认为进了医院花了钱,就该达到预期目的,以致疗效不满意,或出现并发症医治无效死亡,就易引发医疗纠纷。
个别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有不良动机,为谋求不当利益,动则要挟、扩大事态,甚至雇请“医闹”,法治意识淡漠,把医院当成“唐僧肉”。他们不愿意通过诉讼、医学鉴定等途径解决问题,认为闹一闹能快速解决,迫使医方不得不花钱买平安,息事宁人。
“医闹”威胁医疗机构公共财产安全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侵害医患双方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医闹”“医赖”“缠访”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医疗机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造成了社会资源大量浪费。
关注
重在依法完善医疗纠纷处置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做好生活困难人群医疗救助是首要保障。绵阳市医疗机构正在逐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体系,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医疗纠纷处置制度。
医院积极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和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科普和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医疗风险和特殊性认识,引导患者合法维权。
医院也改变了过去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的思维,通过司法程序予以解决,以“闹”取利的,坚决不赔。让“医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幻想破灭。
同时,公安机关也加大了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违法犯罪力度,摸排线索,固定证据,严厉打击,坚决对“医闹”说“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烨)昨(25)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任建民率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及涪城区、经开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机场路就沿线违法建设整治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