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正 记者 张伟)笔耕科技创业团队首年10万、次年20年、第三年20万,燕景堂科技孵化器20万,富临精工技术中心研发平台20万……昨(23)日,在涪城区人才工作会议上,初创阶段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高校毕业生软件创新创业个人等6大类89个团队和个人得到涪城区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斥巨资资助创业创新团队和个人,是涪城区建设人才高地、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涪城区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引导各类优秀科技人才、团队等优质资源向创新产业集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去年以来,该区加快打造人才“梦工厂”,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软件产业园,9000余平方米的创业服务中心成为“一条龙”的创业孵化平台。
在软件产业园创业,场地租金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减半,并免费提供经营办公所需的桌椅等基本设施,配备专业实验室;高校毕业生创业工商注册实行“零首付”,创业者所缴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第一年按100%扶持补助,后两年按50%扶持补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申请不超过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可视项目规模放宽到80万元,贷款2年内由政府全额贴息。截至目前,软件产业园入驻孵化企业46家、成功孵化43家、解决就业人数达千人以上,其中入驻的高校毕业生14家、成功孵化12家、待孵化企业2家,吸纳就业500余人,实现纯利润6000余万元。
为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该区落实人才引进、培育和创新创业扶持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高层次、紧缺类人才引进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设立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斥资1000万元资助各类创新产业人才和团队;每年在党校开展理论集中培训,在高校举办“人才递进计划”培训,组织参加“商界精英”、“明日之星”企业家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3家,每年发放创业补贴120余万元帮扶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组织成立“专家决策咨询团”,参加听证会、论证会、评审会等,对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进行咨询论证;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发挥各级各类专家专业优势,通过项目攻关、技术服务、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服务模式,为基层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金林)近日,绵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心理健康列车”启动仪式举行。绵阳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由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28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组成。据悉,“...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