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富国本报记者同拥军文/图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工作的150多名员工中,95%是正值谈婚论嫁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领取了“红本本”,但是一直没时间举行婚礼。昨(17)日,中心为24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不论是新郎新娘,还是参加他们婚礼的父母,对这种简朴浪漫的方式都感到十分满意,幸福的笑容一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
分享幸福
新人讲述爱情故事
昨日,纪念馆管理中心的宣教中心布置得简朴而温馨浪漫,12:00,婚礼正式开始,24对新人手牵着手步入婚礼殿堂。
互换信物,喝交杯酒,切婚礼蛋糕……完成中西结合的简单仪式后,新郎新娘向在座的宾朋讲述了他们感人的爱情故事。“我和我的爱人刘倩都是北川人,地震时同为北川中学高二学生,当时我们被埋在废墟下,相互鼓励,相互施救,成功从废墟里爬出来,后来互生爱意……”肖斌武夫妇的爱情故事,让在场的人感动万分。“有一天下午突降大雨,我正愁怎么回家的时候,一辆车突然停在我面前,后来,他只要没事,就开车来接我上下班……”说起与爱人李波的爱情故事,在纪念馆工作的杨凤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特别礼物
新人父母现场送祝福
专程从山东赶来参加儿子孙士凯婚礼的孙其友在昨天一直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儿子正在绵阳读大学,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也见证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大爱。2009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到正在筹建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应聘,他欣然应允。虽然这几年儿子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去年儿子与儿媳办理了结婚手续,也一直没有时间举行仪式,但是他十分理解儿子,认为儿子是在做大善事。几天前,他得知儿子要参加单位举办的集体婚礼,十分高兴,立即订了到绵阳的飞机票。在现场,他送给儿子和儿媳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们恩恩爱爱,工作上相互支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早生贵子,这就是你们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尹波是中心综合办员工,因为工作繁忙,他将婚期推了又推。岳父王全军很理解这对新人,他说,单独办一场婚礼,怎么也得办10多桌,铺张浪费,集体婚礼不但节约,而且还有意义。婚礼现场,老人鼓励女婿和女儿,要好好工作,勤俭持家,将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传承给后代。
人性关怀
为职工举行集体婚礼
据纪念馆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强介绍,中心是地震后产生的新单位,所以来这里工作的150余人中,有130余人是“85”后,这两年正是他们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自从中心营运以来,每天都有数以千计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人士前来参观,这些年轻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就连婚礼也没时间办。2013年至去年,24名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与自己心爱的人办理了结婚手续但没有时间举行仪式。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体现管理中心人性化关怀,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中心决定在参观者相对较少的3月为他们举行集体婚礼。
新人合影
“我们结婚了”
新闻推荐
□王波本报记者杨仁平晒一晒2014年科创区大学生创业成绩单,绵阳市凌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科数着一年来的业绩说:“园区实惠的创业政策,让凌洋科技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