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 本报记者张伟
在新形势下,涪城区如何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中主动作为?“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总体取向,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加快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2月13日,涪城区召开的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再次吹响涪城领先发展号角。
创新驱动
增添发展动力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传统增长点转向创新驱动等新增长点。
开年以来,该区着手健全金家林软件产业园、创新中心B区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配套,让更多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加快推进盈天电子创业基地、光通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鼓励乡镇、街道和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全年计划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2万平方米。
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该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建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行业推广运用共性技术和专利技术产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中物院、西科大、长虹、九洲等科研院所、军工单位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探索走出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为加快集聚创新人才,该区完善中小微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用好用活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转型升级
培育新增长点
2015年,该区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创新模式、提升产能、优化产品,加快实施一批技改扩能项目,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提升,特别是要抓住智慧绵阳的建设机遇,依托软件产业园的技术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商贸业、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该区围绕省上重点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战略布局,立足该区“4+2”高端成长型产业,通过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创新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重点抓好光通信产业园、中视迪威、中航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该区还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优势项目和企业,打造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晰、关联产业集聚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是涪城的首位经济。该区优先发展五大新兴先导性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发展软件开发、文化创意、养老健康等新兴产业;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措施,实施“全企入网”,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发展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支持本土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与此同时,该区继续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石塘商贸物流城加快建设汇星酒店用品城等项目,做好毅德、天泰项目后续服务工作,集聚人气商气财气;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园区完成3000亩扩园规划工作,启动西部冷都冷链仓储区建设;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物流园区做好7.37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
传统农业迈步现代农业。该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支持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连片发展优质蔬菜、花卉林果、生态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多元化发展,坚持产村相融、一三产互动,以杨关产业带“五彩田园”为载体,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农业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城乡统筹
加快一体化步伐
走具有涪城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涪城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实践,2015年也不例外。
改造提升主城区。该区启动通安巷等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平政、高水、圣水等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提升126文化创意产业园入口沿线风貌。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该区加快打造丰谷国家级重点镇、龙门省级试点小城镇,全力推进关帝、玉皇等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启动建设石塘镇蟠龙村统规统建安置点,完成石洞、金峰等场镇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该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坚持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位一体”,整体推进14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化。该区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重点抓好绵中路维修、普明北路西段和农村道路改善等项目,延伸城市公交网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提升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培育社区、农村示范特色书屋,打造幸福美丽新村文化大院;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民生工程项目,丰富群众体育活动。
有感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2015年,为了实现“有感发展”,该区坚持惠民利民便民,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该区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加快建设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扩大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规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依规解决失地农民进社保等遗留问题,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城乡低保、临时生活救助等相互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孤儿、五保供养、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培育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统筹安排各类房源,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加大村、社区办公经费保障力度,推进基层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入文记者赵烨)昨(3)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召开,会议总结了2014年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相关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兴春在讲话中要求,要抓住法治绵阳建设机遇,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推进公...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