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经历中重要的节点,是对高三学生学习的检验、心态的考验。临近高考,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些共性的心理困扰。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万一心理。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总是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万一考前睡不着怎么办;万一生病怎么办。其二,情绪起伏大。莫名的心烦意乱,情绪低落;集中不了注意力,走神就回不来等。其三,总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考试时总是会出现“过失性失分”;平时考试还不错,一到大型考试就完蛋等。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发现不良情绪远比应对不良情绪重要;用平常心对待高考远比打破常规应对高考重要。一个人越是接近自己的内心,就越是能认识自己,获得智慧和自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让消极情绪影响备考
学生老是在辅导的时候表达自己总是达不到学习的正常水平,越大型考试越是如此。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紧张、烦躁、纠结等消极情绪,就如迷雾一样,遮挡了学生的实力。只要拨开“心灵的迷雾”,学生的实力就会自然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建议高三学生能够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疏导技术。比如,采用新的呼吸方式,吸气——呼气——专注于自己呼吸的节奏,让自己安然于当下。再如,你可以在一张纸上,通过涂鸦宣泄自己的情绪。此外,你还可以找好朋友聊天,或者,尝试听音乐、锻炼等放松方式。
不要轻易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睡眠问题一直是备考学生很纠结的问题。其实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轨迹”:一个不知道怎么了晚上就是没睡好,然后强化自己有睡眠障碍了,其实是出现了一种“心理错觉”(总觉得睡不着觉会有灾难性后果),从而形成于一种习惯性焦虑。失眠,最终是因为害怕睡不着而睡不着。要想有所改善,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不过分关注睡眠质量,顺其自然,睡眠就一定会改善。其二,如果你能通过放松、锻炼等降低自己的焦虑,也能改善睡眠。
让真实的自己面对高考
平常心是可以经训练而获得的一种“素养”。这里给学生提供四点建议:其一,还高考以本来面目,去掉无意义的“附加值”。不少的学生,总觉得考不好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甚至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些无意义的内疚就是“附加值”。其二,得够自己该得的分数,没有遗憾。高考下来,让学生深感遗憾的不是难题不能作答,而往往是在容易题上遗憾丢分。其三,科学地安排答题时间,要有自己的答题节奏。高考,与其说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倒不如说考察学生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其四,秉持“瓦伦达心态”,把握每一个今天,落实过程,专注于备考本身而不是担忧结果。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上了高三的学生,一定要明白:我们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各种情绪体验的人,所以要提醒自己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有爱好;其次才是一个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高考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超越生活。
所以,在高三我们更应该有“慢”生活。比如,慢一点走路,让心灵得以休息。此时,你会体验到一种微妙的感觉,体验到一种控制感,体验到一种人之为人的尊严。所以,接受现在的自己,才能笑面高考。停止责备自己,接受当下的自己。善待自己,才能改变。每天对着镜子微笑1分钟,坚持3周,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朱殿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锦辉)备受诗坛关注的《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日前在美国出版,绵阳日报社许星的作品《行走的花朵》入选。据该书出品人,曾先后主编过海内外第一本油画配诗集《藤上风》...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