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安达福 实习生贾滨瑞 文/图)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昨(12)日,绵阳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市防震减灾局等18个部门在市文化广场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本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陈列应急防护知识展板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市民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旨在提高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活动现场看到,宣传栏前和咨询台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热情地向群众发放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料,认真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在市紧急救援办设立的体验区,市民王勇正对着现场摆放的人体模型学习心肺复苏,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周夕坪在一旁耐心指导 (左下图)。“我们平时接触的时间很少,万一生活中要是遇到紧急情况,还真有点手足无措。今天这个活动正好提供了学习机会,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知识,特别好。”王勇说。
此次宣传活动旨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防震救护知识和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的能力。据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游章勇介绍,此次宣传活动旨在扩大防灾减灾应急科技科普知识宣传辐射面,让地震应急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据了解,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不仅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向市民科普了例如地震应急、泥石流灾害预防与应对措施、气象灾害等防灾减灾知识及初级急救常识等,还借用设备让市民亲身体验紧急救援操作,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营造了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氛围。
普及应急避险知识 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全市学校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本报讯(记者杜畅实习记者李锦辉文/图)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8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提高师生们在地震中自救自护能力,绵阳市学校举行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普及中小学生的应急避险安全知识,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多所学校还进行了防灾演练,让师生熟悉逃生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险常识,增强了师生科学防灾、科学避险和应对突发事件意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在三台一中,随着警报声紧急拉响,全体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疏散演练状态,在疏散信号响起后,学生双手护头,猫腰快步,有序撤离,疏散引导老师不时提醒撤离学生“注意脚下,防止踩踏”,从警报声响起到疏散撤离,时间仅用了1分10秒。
在永明镇初级中学开展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中,学生们依照平时学习的地震避险方法,迅速躲入桌下或蹲在桌旁进行紧急避险。避险结束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向操场安全疏散。
在仙海区中心学校,仙海区当天在此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综合实战演练(上图)。警报响起后,学校立即有序组织师生紧急避震及应急疏散,在疏散中有学生摔伤和晕倒,学校紧急求救区人民医院,医生和专业人员立即赶到展开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
昨(12)日上午,绵阳青年应急救援志愿者协会、市应急救援总队联合涪城区石塘路小学共同开展演练暨宣传防震减灾活动。志愿者们向师生们讲解了地震避险有关知识,示范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式和步骤,并让孩子们现场操作(右下图),还设计了安全飞行棋、结绳比赛、安全知识转转看等精彩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
在经开区塘汛小学,市经开区消防大队官兵们受邀为师生开展了消防知识普及专题讲座。“消防员叔叔太帅了,他们为我们讲解了预防火灾的知识,使我懂得了火灾的危险,学到了很多知识。”五年级二班的黎曾小朋友高兴地说。
物资齐全准备到位
绵阳市积极做好汛期保障工作
本报讯(实习记者 安达福)昨(12)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当前已进入汛期,绵阳市各级救灾部门密切关注气象变化,主动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为提高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市民政局与相关单位切实做好汛前防灾知识宣传、隐患点排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等各项工作。在汛期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点建立物资储备站点,提前调拨帐篷、棉被、雨鞋、雨衣等汛期常用救灾物资至乡镇物资储备站和村物资储备点,并明确管理职责和物资使用条件,切实保障在灾害条件下受灾群众能在12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
目前,全市共建有10个物资储备库、58个物资储备站、58个物资储备点。其中市本级物资储备库储备有棉被29240床、大衣14090件、帐篷4184顶,雨衣、雨鞋、雨伞、手电筒等物资2000余套。各县市区物资储备库(站、点)共储备帐篷3982顶、棉被32003床、毛毯3000余床、应急灯700与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东华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在成立5年时间内,就申报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11项,外观专利4个。他们研发和生产的国际领先净化防静电恒温恒湿研发技术中心...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