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谱写大爱,心手相牵传递温暖。昨(9)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绵阳市第五届感恩文化节首场广场文艺演出在铁牛广场拉开帷幕。
讴歌重生,铭记大爱,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歌舞将山川家园描述,将五湖四海的情谊融汇,用艺术语汇,向来自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的援建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广大群众述说着这方土地上有关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袁媛 郭若雪/文 李志豪/图
铭记大爱
感恩文化传承发展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喜庆的音乐声中,身着羌族服饰的少男少女欢快起舞……上午10时20分许,演出拉开帷幕。在第一篇章《相聚绵阳》中,活力四射的情景歌舞《绵阳欢迎您》用动人的舞姿,飘飞的羌红,激奋人心的阵阵鼓声,表达出感恩文化浸润的绵州,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书写着光荣与梦想,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朋。
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崭新的学校、民居矗立,宽阔的大道笔直延伸……地震八年来,绵阳承载了太多的爱,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无限关爱,感恩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联唱歌曲《天籁之爱》、《青青家园》、《恩重如山》、《海誓山盟》等,曲调悠扬,表演者们情真意切,歌词细腻动人,让现场观众感受到绵阳人民知恩感恩的情怀。舞蹈《丝路花雨》中,演员身着华美服饰,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激情的歌舞声中,各界群众相聚绵阳,豪情满怀,同唱感恩之歌。
再诉恩情
心手相牵共话繁荣
八年时间,弹指一挥;八年时间,回首可见。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四省的千里驰援,无私大爱,似一曲优美动听的歌谣激荡着543万绵阳儿女的心。
第二篇章《感恩奋进》中,古典舞《春闺梦》的舞蹈演员们用灵活的肢体语言,生动地演绎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梦。戏曲综艺《共产党人》、《谁说女子不如男》、《梨花颂》集川剧精粹于一体,一曲曲经典唱段将地方特色、川剧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绵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挥汗如雨、默默奉献的援建者们。歌曲联唱《沂蒙山小调》、《回娘家》、《编花篮》、《乌苏里船歌》则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援建省市的地方特色文化,表达了绵阳儿女不忘援建恩情。“再聚绵阳,发现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由衷地感觉到高兴。”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孟雷在看完节目后,动情地说。“多年后再次踏上绵州大地,再见到熟悉的脸孔,感觉到十分亲切,希望未来的绵阳,能够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河南省委组织部纪检组长,原河南省援建江油前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振伟告诉记者。
砥砺前行
建设幸福美丽绵阳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如今的绵阳,建功立业与创新发展正吸引着各界的目光。心在一起,爱在一起,梦在一起。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心怀感恩之情,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
第三篇章《幸福美丽绵阳》一开篇,就通过歌曲用脍炙人口的说唱形式展现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变化、发展。“如今,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身为绵阳人,要始终心怀感恩之情,不忘‘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帮助。”黄荣福大爷眼含泪水,激动地说。
舞蹈《月季盛开涪江畔》中,表演者们身着亮丽的服饰,配以精致的妆容和头饰,伴着曼妙的音乐翩翩起舞,用翩跹如蝶的舞步、修长舒展的动作、诗情画意的曼妙身姿,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文艺演出在传递感恩情怀、传递奋进力量的歌舞《祖国不会忘记》中结束。
回首艰辛路,绵州大地将“充盈”感恩情怀,永奏奋进之歌。
舞蹈 《月季盛开涪江畔》
现场观众打出感恩横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燕记者安达福文/图)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展示护士风采,昨(11)日,绵阳市肛肠医院(第八人民医院)召开“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暨表彰大会。本次表彰大会以“关...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