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为民、便民、惠民、利民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总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力推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经办模式,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群众为中心提高经办效率
“过去一跑就是几个窗口,手续繁琐不说,人多的时候还常常排队,现在一个窗口全办齐,别提多痛快了。”从市社保局服务大厅出来,王先生高兴地给妻子打电话说她的社保手续办好了,只用了不到10分钟。在全市推行社保“综合柜员制”服务,让来办事的群众受益匪浅。
走进绵阳市市本级社保业务大厅,功能分区合理的大厅布局拉近了与办事群众的距离。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设置大厅布局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以方便群众办事体验为标准,共设置了咨询服务区、综合业务区、自助服务区、等候休息区、政策宣传区、后台经办区等6个功能区。”
进入大厅后,前来办事的群众可通过设置在大厅门口的咨询台咨询政策,并迅速找到需要前往的功能区。群众来到综合业务区,这里共设置了6个受理窗口,每个窗口均可受理纳入综合柜员制受理的每项业务,减少群众办事等待时间。在自助服务区,设置了6台自助服务机,办事群众可自助进行个人查询、打印、自助缴费等业务。同时,大厅还设置直饮机、便民工具箱等便民设施,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绵阳市市本级社保参保人数(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外),总计3303876人,其中职工养保1286636人,职工医保723268人,工伤487751人,生育421802人,失业384417人。随着参保人数的逐年攀升,社保经办业务量激增,经办大厅工作人员超饱和工作成常态。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传统的经办模式下,各科室(窗口)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审核,办事单位或个人办理一个公共服务事项可能需要跑多个窗口,经办链条长,群众跑路多,随着参保对象不断增加和对服务需求的提升,传统经办模式已成为社保经办窗口服务能力建设的瓶颈。
以服务为理念提升群众幸福感
本着社会保险“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理念,基于社保业务面向群众的特质,市人社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按照省人社厅《四川省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综合柜员制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积极打造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按照“前台后台分区、收件办理分离、经办咨询分流、任务智能分派、业务全程可视、风险全域可控、服务绩效可评、系统运行可靠”的原则,通过经办流程的重新设计与再造,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有效归并同类业务和关联业务,让参保人享受到“进一扇门,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就能办结的“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柜办结”服务,省去了重复申报、多跑路等诸多不便,彰显了公共服务应有的办事效率。
同时,根据业务的不同风险级别进行科学划分,对风险级别较低的业务(即时业务),办理时突出高效性,由综合窗口即时办结;对风险级别高的业务(限时业务),则突出安全性,由综合窗口受理,后台人员经办审核,切实贯彻“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理念。目前,市本级已有58项业务纳入综合柜员制,其中即时业务24项,限时业务34项。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社保“综合柜员制”的实施,有效提升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一是对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与原有经办模式相比,综合柜员制简化了经办流程,服务更加高效快捷。二是对内提高管理水平,经办职责更加明晰。综合柜员制下各业务岗位的业务流量比例均衡,岗位差异缩小,工作量更为适度。三是综合柜员制可以作为社保经办服务多元化、多渠道拓展的基础平台。如在综合柜员制基础上陆续推行了网上社保、人脸识别生存认证等工作,形成了管理向后台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体系。
随着“综合柜员制”的推进,人社公共服务将实现网上办事大厅与经办服务大厅一体化、业务与档案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人社与银行一体化和查询咨询服务多样化。
社保窗口虽小,心系民生事大。市人社局通过推动综合柜员制业务模式,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变群众办事“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让群众真切地体会到“一次也不跑、最多跑一次、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窗办”,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紧密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省厅确定的综合柜员制工作规范,积累工作经验,完善改进经办规程,将“一窗受理”的“综合柜员制”由社保领域向就业和人才领域不断拓展。(李桥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金记者任明勇)为检验川北片区消防处置大型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能力,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实战水平。昨(14日)上午...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