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仕苑(原外南街永生糖果厂位置)
绵阳老南门城墙上的民居杨朝茂摄于1997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绵阳老南门城墙遗址杨朝茂摄于1997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绵阳旧城南街街景(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绵阳南河吊桥孙文旭摄于1993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南山大桥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文/图
如今外南街和南街都有了新的名字——一环路南段。老一环路是绵阳建市以来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一横一竖一个圈,这个圈就是一环路。”绵阳一跃成为四川第二大城市,一环路功不可没。与“老一环路”相比较,新一环路的南段更向“南移”,更向东扩张,新一环路合围的面积约30平方公里。
1南街
一卷旧胶片一段城南旧事
上世纪90年代,绵阳城区旧城改造,绵阳开始变换新颜,老城、老街、老建筑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杨朝茂今年62岁,是绵阳市中医院的口腔医生,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那会儿有的地方已经画上了‘拆’字,我想要记录下来。”杨朝茂说,以前不像现在,影像记录并不发达的时候,当人们看到一个曾经熟知的地方改变了,再想回忆也变得模糊。打那时候起,杨朝茂除了下班时间,一到周末就扛着相机出门了。胶片机不是数码相机,按下快门就是一格胶片,洗好照片才能知道成品。那时候,角度、天气、光线都成了摄影师们必须考虑的前期工作,老城改造就像一个催促你赶工的闹钟,城南城北、高楼渡口都留下来杨朝茂的身影。杨朝茂说,自己爱上摄影已经30余年,年轻那会儿开始他便是相机不离手,每天下班回家路上,他穿梭在绵阳的大小街巷,记录着点点光影。
翻看杨朝茂拍摄于1997年的南街旧照,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临时居民点的建筑下面充满年代感的墙砖,而这些,正是南门城墙的墙基。那时,在南街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到曾经的南墙,那便是南街小学,南街小学的围墙就是直接在南墙基础上再修葺的。
南街小学曾是远近闻名的一个书院,名为治经书院,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七年(1881年)红学家孙桐生被绵州州城治经书院延为主讲十余年,“学徒麟萃,自与及门切究古学数年,左绵学风为之丕变。”
2外南街
会昌门外有小巷
外南街也叫会昌街,是老南门至南河边的一条小巷。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一场大水将绵州城冲毁三分之二,涪江改道将绵州城由涪江东岸变为涪江西岸;乾隆三十五年(1770),涪江洪水再次暴涨毁城,到了无力修复的地步,致使清政府于乾隆三十六年移州治于罗江达32年之久。嘉庆五年,由于白莲教起义,起义武装步步逼近罗江,时任绵州州官的刘印全临危受命,奉旨重建绵州城,将州府驻地重迁绵州,刘印全沿涪江新河道西岸重新筑城,向旧城西北拓建,修复河堤240丈,城设五门:东门、老南门、大西门、小西门以及位于北部的老北门。城内新建街区:以翠花街、顺城街为界的明城为基础向西北拓展,新城中心十字口在北街大西街、西巷子交叉处,城外在北门(迎恩门)外建迎恩街,小西门(长兴门)外建长兴街。大西门(镇川门)外建油房街,南门(会昌门)外建外南街、东门(安定门)临近河堤,仅在右侧建房有窄巷,即以后形成的临江巷。
绵州通汤毓良说,外南街不长,仅有150米,但外南街上的古迹却不少。涪城历史悠久,山川郁秀,留下斑斑胜迹。在大片青瓦粉墙民居中,城楼高耸,寺庙、衙署、会馆、楼阁、祠堂、钟鼓楼分布其间,高低错落,轮廊丰富;戏楼、牌坊有开有合,街道两旁木楼或坡屋封火墙,步移景变;远望古城之外风水宝塔成为对景或为标志,成为古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点睛之作。城垣虽然不大(0.73平方公里),城内外不过2平方公里,古迹却有150余处(若干井、洞、泉在外),叹为观止。外南街上,老南门左侧先建有先春寺,结尾段有王爷庙,街东南方靠河边处建有先农坛。
王爷庙便是龙王庙,和铁牛、泗王庙、水观音一样,外南街靠近南河渡口,一座王爷庙代表了人们对水的敬畏。先春寺的位置很特别,伫在道路中央,说是寺其实里面已经没有供奉神像了,只留下破烂的建筑,人们需得从先春寺的拱门穿过再到南河渡口。“先春寺的建筑虽然破烂,也起了一个遮阴避雨的作用。应运而生的就是小吃生意,走外南街去绵阳高中(南山中学)上学的,还有一些船工。”汤毓良说,南河渡口水运不似北河渡口发达,船工也就相对少点,先春寺下买凉粉儿的主要就是学生娃。
3改变
一环路南段——新一环路
如今外南街和南街都有了新的名字——一环路南段。随着后来南河索桥的建成,改变了南河坝“夏船冬桥”的模式,南河钢缆索桥为柔式人行钢缆索吊桥,地处南山脚下,安昌河与涪江汇口地段,是市区通往南山中学、石塘、小枧等地的捷径。随着建设事业发展,南山厂矿逐渐增多,人流骤然相挤。1981年底,市政府批准成立南河吊桥指挥部。1982年12月,地区交通局设计提交桥型总体布置图。1983年2月17日破土动工,1984年7月建成。
一环路建设提上日程,1996年6月1日,罐头厂立交桥正式动工。“罐头厂立交桥就是代家湾立交桥。”汤毓良说,充满智慧的设计者们巧妙运用“Y”字型结构,只需一次立体交叉便达到了互通式效果。由于安昌河水位高、河床渗水量大,施工人员水下作业进行桥下排污管预埋工程,采用混凝土全封闭包裹深埋达6米的污水管,成功地防止了地下水反渗。
索桥也在这时候被拆除。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索桥桥身总长251米,桥面宽3.5米,桥塔高25米,桥面距最高洪水水面高12米;桥型结构为钢梁、钢板桥面、钢管桥栏杆,桥身自重120吨,安全系数为3.3,在桥上可以同时通行800余人,保持使用年限在50年以上。钢缆索桥横空,人行桥上晃悠悠,其乐无穷,骑自行车的也可慢慢推车通过。该桥通行后,结束了南河靠船摆渡的历史,方便了南山工业区、学校及乡村人们进出涪城的极短途径。
1996年,南河钢缆索桥因规划为一环路建设工程后予以拆除,在桥原址建南山公路大桥,于1998年建成通车。据了解,该桥的建设又创造了一项绵阳市跨大江河桥梁工期最短的记录。1996年12月28日,南山傍山道和南山中学人行天桥正式动工。
目前,以城市快速路为设计标准的绵阳市一环路南段改造工程是绵阳市重点市政工程项目,也是“重构一环,贯通二环”战略工程重要项目。工程中王家山隧道已经通车。新一环路南段工程西起直通道(机场西路),与机场西路形成单喇叭立交形式,向东经浸水村、红星村居民点之后,以隧道形式穿越王家山,终点接绵三路。与“老一环路”相比较,新一环路的南段不仅更向“南移”,更向东扩张。此前老一环路合围面积约14平方公里,而新一环路合围的面积约3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绵阳中心城区变得更大了。“重构一环、贯通二环”战略的推进,将成为缓解绵阳城市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和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带动城区新区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上海教育专家冯恩洪指导分层走班教学北师大教育专家培训学思课堂教师北川中学是绵阳市特优生培养基地校校园艺术节上的民...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