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小芹)随着“民营经济33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为促进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今年以来,市民营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积极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并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力以赴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市民营办按照会议精神,结合相关意见建议,对《2019年绵阳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要点》和《绵阳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改完善,将于近期印发。
针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6个实施细则,市民营办将再次向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工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委政法委等牵头部门征求意见,力求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咨询服务。经修改完善后,将以部门联合的形式印发。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认真梳理全市民营企业所反映的问题106个,按照‘发点球’的方式,交办给各县市区(园区)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市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开设民营经济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听民意、解民忧。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民营办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合理确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严控随意断贷、抽贷、压贷情况发生,让民营企业“贷得好”“贷得快”“贷得更优惠”,并继续实施应收账款融资、应急转贷等产融合作政策,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着眼于民营企业金融需求,搭建服务平台,促进精准对接,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该负责人表示,还将深入开展降成本专项行动,协调好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生产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流程、简化办理不动产登记程序、推进企业登记、注销便利化改革等方面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进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也是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市民营办将积极关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确保符合培育对象条件的企业进入培育名单,促进更多企业跨上新台阶;大力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大企业参加2019年全省大企业大集团100强企业培育申报和四川省100强民营企业申报;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加四川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培育申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文/图)昨(4月30)日起,在城区的2、57、92、94、95路公交线上,绵阳公交集团新购进的83辆纯电动公交车上路(如图)...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