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前先活动身体
在水中活动时,应远离深水区
游泳前不能空腹或者吃得太饱
暑假来了,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大学生都会被老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再三叮嘱:
“不要随便去江河里头洗澡!”“不要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游泳!”“下水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
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水下运动存在一定危险。本期,绵阳四〇四医院急诊科团队特别奉上这份夏日游泳安全指南,让大家安全游泳,快乐消暑!
抽筋时怎么办
游泳时发生小腿抽筋是最常见的情况,这时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恐慌乱以至呛水,致使抽筋加剧。
缓解抽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深吸一口气憋住,身体仰浮,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压膝盖,使腿后部伸展,缓解后上岸继续按摩牵拉休息。
游泳发生抽筋,缓解后也不要再继续游泳,否则易再次抽筋出现意外。应该立即上岸及时擦干身体休息,注意保暖,对仍觉疼痛的部位可做适当的按摩使之进一步缓解。
除此之外,防止抽筋,游泳前做必要的准备活动是最重要的。
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可进行适当的按摩;
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或用冷水拍打身体及四肢,使身体对低温有所适应;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疲劳或饥饿时不宜再进行游泳;
平时加强多种锻炼(如冷水浴),身体适应能力提高后,可有效地避免游泳时抽筋的发生。
溺水知多少
其实,溺水者并不像多数人以为的那样,会猛烈拍水求救,虽然少数人会在溺水时本能地拍打水面,但更多时候人们在溺水时比较安静,动作幅度不大,因为他们已经处于一个缺氧的半昏迷状态。
调查显示,90%的孩童发生溺水事故时,均有成人或青年在旁看护。但由于溺水者“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溺水”,看护者往往是自顾自地在一旁。
如果有以下迹象,则考虑存是溺水的情况:
浸没于水下,嘴露出水面;
头向后倾斜,嘴张开;
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紧闭双眼;
头发盖住了前额或者眼睛;
看似直立水中,腿无法运动;
呼吸急促或者痉挛;
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任何前进;
试图翻转身体;
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
发现溺水怎么做
最好选择不要贸然施救,因为往往第一目击者也常常在尝试营救中受伤或死亡。
1、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首先应呼叫周围群众进行援助,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0消防人员,打120急救电话。
2、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千万不要手拉手救人(救人链一旦断裂,将导致更多的人溺水)。
如何判断自己溺水了
想不到吧,判断自己是否溺水也是一项技巧。自己溺水多在发生呛水、肢体抽筋等紧急事故之后。
那自己发生溺水时,应该如何自救呢?
扑腾手和脚,快速跳跃到墙壁或浮标处;
在吸到一口气后,从水里游到浮标或墙壁处,再大声呼救;
自身保持镇定、立即屏住呼吸,肢体放松,待身体上浮后,要尽量保持后仰的姿势,然后才能得以呼吸,等待救援;
当救助者到来之后,也要听从救助者指挥,不能慌乱去抓住救助者,影响救助者的行动。(杨涵)
新闻推荐
推动吟诵普及推广 绵阳市传统吟诵研究课题获西南音乐研究中心立项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近日,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王传闻申报的“四川传统吟诵调音乐性研究”项目,经...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