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全景
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颁奖
空天科技正在组装试验无人机
奇石缘科技研发团队研发新产品
恒立泰科技加紧生产
8月30日,科创区创新中心二期,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绵阳协同创新大赛)在此圆满落幕。
本次大赛以“释放科技创新动能、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成功聚集了来自全国423家单位的520个项目参赛,涉及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9个行业领域的“硬科技”“黑科技”亮相竞逐。
这里,是中国科技城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对标绵阳市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要求,科创区发扬敢于尝试、勇于担当、拼搏奋进的精神,向创新要动力,用实干谋发展,在加快打造“西部数字经济示范区”的道路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协同创新催生发展强“磁场”
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系统、水质云监测技术、新型绿色气爆人工震源技术……在日前落幕的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绵阳协同创新大赛)上,入围大赛的20个项目在这里精彩竞逐,一决高下。让世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科创区这片科技创新融合的高地。
作为在科创区举办多年的高规格赛事,该项大赛一直以来都是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的盛会,已促进近百项优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据科创区党工委书记周钰介绍,近年来,科创区在打造一个“落地生金”的创业环境中,不断优化孵化场地,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新型空间,预计到年底,孵化空间将达50万平方米。园区还积极拓展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拥有20万平方米的加速空间,此外,近50万平方米的高端产业制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从而构建起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
为不断完善双创功能,促进创新创业提档升级,科创区不断加快资本、人才和技术三大要素的聚集,提升科技城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率,科创区还建立
了“金融+孵化”全新模式,汇集近20家天使、VC、PE机构,引进九鼎投资、西南证券等20余家投资机构和券商机构,为园区各类企业提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的全链条融资渠道,并设立2500万元种子基金和1000万元“双创投资基金”。同时,大力推动银企对接,搭建了在孵企业与上海金融机构对接桥梁,促进资源互融互通。近3年来,已帮助50余家企业取得2.5亿元的风投资金,帮助7家企业获得750万元“双创投资基金”。
围绕“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等主题,科创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近百场,累计吸引近万人参加,推广创新创业经验,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双创核心区”正逐步形成。
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孵化体系已经形成,让科创区这个全国创业孵化基地的示范效应不断凸显,也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奇石缘科技成为全国有名的传感器系统化方案解决提供商和服务商;赛恩新能源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高效永磁电机研发生产企业……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大变革
利用北斗、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对绵阳市22座桥梁和省内外多座桥梁、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道路、隧道等进行实时安全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一旦监测点发生异常,“九洲安云”平台马上发出报警信号,位移监测精度可达到1毫米。
除了安全监测,九洲北斗公司建成的北斗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总平台还能对行业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车辆调度、故障诊断、数据统计分析等,对旅游景区、博物馆、展会等提供现场讲解、游客安全管理、旅游文化地标导航等综合信息服务。车辆、景区等“上云”后,运行效率、运营成本的优势正在显现。
和北斗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公司一样,一大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项目正在顺利实施:浪潮云计算中心、喀斯玛西南商城、汇钾天下等项目正顺利运营;汇桔网西南总部项目、长虹佳华的大数据分析引擎方案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目前,科创区这样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企业已有400多家,通过这“一片云”推动转型升级及降成本、
增效益。
科创区不光有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软科技”,也有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化等“硬科技”。
科创区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创新的新引擎。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在科创区,“互联网+北斗”现代物流垂直电商服务平台、基于北斗的网络化智能指挥信息服务平台、基于5G与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智能猫眼研发及产业化、基于网络通信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等一大批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化项目正在聚集和有序推进。通过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新兴业态产业呈现出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发展的趋势,产生更多的“外溢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从体系建设、技术运用、平台要素聚集、人才吸引、环境打造等多个维度推动数字经济在科创区纵深发展,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科创区管委会主任李哲说。
人力资源抢占创新“智”高点
“通过引进培育高端人才,我们逐步建成了一支近20人的研发团队。”落户科创区的四川汇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7年的专业从事养殖废水及纯水深度净化的环保企业。据公司负责人邓立林介绍,“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在污水处理、纯水净化等方面获得专利发明10多项,其反渗透净水设备、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市场与占有率逐年提高,去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近年来,科创区通过产业引才,平台聚才,政策留才,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团队,着力引进国防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领军人才服务站,构建技能人才服务体系,抢占创新“智”高点,持续打造科技城人才高地。
打造人才高地,平台和载体是关键。为此,科创区集聚创新要素,建成6个创业苗圃(众创空间),4个孵化器和3个加速器,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余家。同时充分发挥科创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城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等平台的
服务力量开展服务工作;依托中国国际人才分市场等平台,引入专业机构培育人力资源产业,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为人才打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年5月,集企业孵化、要素集聚、智慧园区、人才提升和园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授牌成立,为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为吸引和激励人才,去年,科创区出台了《科创区加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八十条政策》对各类人才进行奖励。今年5月,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科创区具体实施的《产业园扶持政策(试行)》也正式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给予支持,力促行业发展。
政策优势显现的“虹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在科创区安家落户。截至目前,科创区已引进博士、高工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其中博士、高工230余人,海外归国人员70余人。
对外开放构筑发展新高地
今年5月,在汇桔网国际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产业基地的牵线对接下,四川辉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环保企业Maeko(美亿科)签约,正式引进该公司开发的基于微生物发酵的餐厨垃圾处理回收技术,开展达5000万元的业务合作。
这是落户科创区的汇桔网西南总部项目加快推进的一个缩影。作为汇桔网西南总部项目的重要项目,汇桔网国际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产业基地从去年9月启动以来,积极引导优质海外技术向国内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除了汇桔网西南总部项目之外,喀斯玛西南商城项目、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项目等重大项目也陆续在科创区开放的政策和优质环境吸引下落户科创区。
创新驱动,开放共赢。去年以来,科创区围绕建设西部数字经济示范区的新定位,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先行顶层谋划,构筑多层次的开放平台,着力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加速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科创区出台了《鼓励企业成长八项政策》与《对外开放十项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国内外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个人来园区投资兴业。去年,科创区再度推出系列体系化的“高含金
量”政策——《加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八十条政策》,并聘任了首批招商大使、招商专员,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开放合作力度。自这一“高含金量”政策出台后,效果显著,平均每月工商登记企业高达100户以上。
为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科创区成立了科创区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设项目推进办公室,每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并组织了70余名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去年,该区又开展了机关干部全员联系企业工作,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通政企信息壁垒,主动关注企业需求,及时化解企业之困。
作为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和提速发展的“新引擎”,科创区狠抓经济运行调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三大重点,以项目为支撑的产业经济、以高品位为核心的商贸经济、以效益为目标的总部经济、以质量为根本的创孵经济和优质产业正加速集聚,开放开发的新态势已初步形成。
肩负打造西部数字经济示范区的使命,科创区正以实干精神和奋斗的姿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开放合作,勇当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生力军。
供稿:蒋琳琳袁媛杨仁平本版图片由科创区党群部提供
新闻推荐
说起酒驾、醉驾这样的违法行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交警部门的现场查处。可对于被告人贾某某来说,却是“栽”在了另一...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