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3日至7日,来自全国近百家党媒的社长、总编齐聚绵阳,参加由绵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报协党报分会共同主办,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日报社承办的“走进中国科技城·百家党媒绵阳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期间,采访团聚焦中国科技城建设和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方位宣传绵阳在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进程中的新举措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鼓劲加油,为中国报业党报品牌活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本报今日推出绵阳科技创新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在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ABB、松下、微软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119家境外企业的客商嘉宾汇聚一堂,共谋发展。第七届科博会,共签约投资建设项目105个、投资额23.75亿元。
一场对外交流的盛会
对中国科技城而言,每一届科博会举办的日子,意义都非同寻常。这场延续7年的约会,改变了绵阳,也改变了四川。
第七届科博会上,透过一家家知名企业、一件件高科技展品,不仅看到了四川和绵阳重点企业和招商引资成果,更看到了四川和绵阳“全域开放、四向拓展”的新形象。
在科博会区域发展成就馆(C馆)的四川省五大经济片区展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等展区依次映入眼帘,300余个科技项目、1300件高科技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现了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成就。
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不仅让观展者大开眼界,也释放出强烈的合作信号。“我们公司是做视觉传达的,对屏幕要求高,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屏幕做轻薄型的产品开发。”来自深圳的吴先生对京东方可折叠柔性显示屏表现出极大兴趣,希望有机会与京东方深入合作。
历史的画卷,一直在改革开放中铺展;发展的活力,总是在交流融通中迸发。当前,“一带一路”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使绵阳加快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一场国际合作的展会
本届科博会,不仅是一次国际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大聚会,也是一次国际交流合作的盛会。在此,绵阳与世界,共赴一场开放之约。
奥地利共和国作为本届科博会主宾国,不仅专门设立奥地利展区,还举办奥地利科技日活动、奥中企业经济合作交流会等活动,17家奥地利知名科技型企业参展参会,展示了生态环境、航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中奥企业代表还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合作前景和发展机遇。“我们期待在绵阳寻找到合作伙伴,也希望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甚至亚洲市场,中国的移动通讯技术更具优势,渴望两国的先进
技术能够互补,共同创新。”奥地利RISE有限公司代表史蒂芬·史拓博在交流会上诚挚表示。借助科博会的大舞台,中外企业实现充分交流碰撞,寻找各自利益的契合点,以达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少外国嘉宾感叹“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科博会的国际化元素日益浓厚,已成为四川和绵阳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合作大局、面向世界展示四川、中国科技城形象魅力的重要窗口。
一场汇集资源的聚会
9月6日,九洲体育馆内的一场“聚会”,让开放合作的火花频现。在第七届科博会投资推介暨采供对接大会上,600余名客商嘉宾汇聚一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共谋互利共赢未来。
相向而行,合抱成团。一边是优质的供给,一边是强烈的需求,当两相碰头时,一拍即合。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代表们登台签约,让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投资西部、首选绵阳”正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共识。近年来,绵阳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60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2位,重大项目接踵而至、纷至沓来,正助推绵阳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本届科博会“硕果”令人欣喜:共签约投资建设项目105个、投资额923.75亿元,其中,绵阳市签约项目53个。自科博会创办以来,累计签约产业投资、成果交易、产品采购等项目3066个、金额6454.08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是绵阳与广大企业加强合作、携手并进的丰硕成果,不仅体现了海内外投资者抢抓机遇、投资绵阳的远见卓识,也证明绵阳是一片充满商机、创新创业的投资沃土。
建设国家科技城,既是绵阳肩负的国家使命,也是党和人民给予绵阳的重托。在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中,绵阳始终牢记国家使命,深挖科技资源“富矿”,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发挥优势、迎难而上,破坚冰、拆壁垒,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出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引擎”源自“创新”
在科技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综合发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绵阳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去年,绵阳市企业研发投入达到46.2亿元,同比增长21%,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市研发投入比重达34.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2018年度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中,由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项目占13项,占比50%,企业创新实现大提升。
在科技城,创新人才不断集聚——
去年,绵阳资助24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360万元;设立驻外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联络站13个,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7万人。
在科技城,创新产业加速发展——
去年,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5.1%、3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2家。
“动力”源自“科技”
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何如此澎湃?这源于国家、省上的鼎力支持,一系列倾向科技城建设的政策、资金不断涌入;源于绵阳勇担使命,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吸引创新人才扎根这片热土,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绵阳科技城建设需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支撑,科技城建设的成效也需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来彰显。
绵阳坚持产城一体,打造科技城“一核多园”发展格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建设、产业培育加快发展。“一核”给力,“多园”发力,推动园区特色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今年1-6月,全市产业园区聚集规上企业806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83.7亿元、增长15.5%。
近年来,绵阳一手抓存量优化,一手抓增量引进,在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同时,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重大产业项目,为科技城加快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2015年以来,绵阳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0多个。目前,这些项目都在陆续落地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作为绵阳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绵阳京东方项目已于7月15日顺利量产并交付。
包括绵阳京东方项目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了科技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助推绵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能量”源自“环境”
绵阳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35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3条”等政策,着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构建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为龙头,8个省级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着力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不仅如此,绵阳还积极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汇聚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按照“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要求,统筹推进航空、铁路、公路通道建设,充分发挥“铁公机”集成优势,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变交通优势为经济区位优势。
舟大者任重,担当者有为。随着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国家赋予科技城的使命任务不断升级,科技城所面临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绵阳推进科技城建设的工作取向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绵阳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干开新局、改革再进发,推动科技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发展。
(文据《绵阳日报》,图据视觉绵阳)
新闻推荐
近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就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扬尘治理、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