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平武县南坝镇何家坝村托垭社采访时看到,一幢九柱两间木架房排架已搭好,乡亲们正忙着盖瓦。“要不是干部帮忙,我的房子修不到这么快哟!”指着即将落成的新居,房主王定学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今年夏秋,平武接连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房受损严重。为让受灾群众尽快“安居”,该县采取县级领导干部、部门、乡镇党员干部“蹲”点结对子的方式,动员群团组织、村社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社会力量,切实帮助群众重建农房。截至10月31日,全县有600余干部与农房受灾户结成帮扶对子,676户重建户中已开建358户、落实购房107户、投亲靠友17户。
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平武县委书记周涛到龙安镇枕头坪村、青玉村,古城镇火炬村、新阳村,高村乡光一村等重灾村村民家中摸底子,查实情,要求镇村干部及时反馈群众的建房进度信息,鼓励干部群众克服困难,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县长李治平深入南坝、平通、水观、平南羌族乡、石坎等地指导农房建设,为村民建房协调解决用沙、运砖、购水泥等问题。
平武县级领导和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村社和农户家中,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规划选址,筹措资金,组织砖瓦、木材、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调运,确保每户10吨水泥、15000匹砖及时发放到位。
县财政局定点联系大印镇皇庙村,局党组负责人率队多次到皇庙村通过看、听、核等方式摸情况、出主意,协调解决农房重建中的具体问题。
豆叩镇将全镇党员干部职工分成20个农房重建帮扶工作队,协助县上领导和部门所帮重建户抓好农房重建。帮扶工作队不分昼夜协助村、社干部组织召开社员会,讲解建房补贴政策,引导群众确立修建类型,帮助受灾农户选址,购买建材。帮扶劳动中,该镇驻村干部自备劳动工具,生活自理。
水观乡把农房重建工作纳入对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书记、乡长带头搞好联系户的农房重建,驻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乡上每日督查重建进度。
为缓解重建资金压力,当地还研究制定了两年贴息政策,加大了对二次重建户的信贷支持;同时,认真抓好物资储备,关注重建困难户和“五保”、“低保”户的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记者 孟贤才)
●点评
好方法贵在坚持
作为群众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结对帮扶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这种方法在更大范围被人所熟知和感受到“威力”,近年主要体现在“5·12”特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中。可以说,结对帮扶,是创造灾后重建奇迹的经验之一。平武的做法,是对这种方法的继承和坚持。
有道是,困难再大除以13亿,就变得很小;爱心再小,乘以13亿,也变得无比巨大。结对帮扶正是对这一原理的具体应用,它的核心是将群众困难和帮扶力量化整为零,并一一对应,从而将困难变小,将爱心放大,使帮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结对帮扶,不仅运用在党和政府的扶危济困中,也广泛运用于社会救助中。
新形势下,结对帮扶不失为一种做群众工作的好方法,好方法贵在坚持。
(方发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住上新房的平武县龙安镇贫困户赵安绪逢人就说:“要不是县委周书记五进家门,帮我选址建房、协调红砖和水泥,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帮我建新房,恐怕我们全家现在还在危房里生活。”这是平武县践...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