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平武新闻 > 正文

走进平武县豆叩砚石村——大山深处 古茶园演绎失落与发现的传奇

来源:绵阳日报 2017-12-03 08:04   https://www.yybnet.net/

砚石村采茶历史照片

复旦大学校友认养了部分古茶树

这些古茶树有几百年的树龄

初冬,天气渐寒。在平武县豆叩镇砚石村的大山深处,4000余亩的古茶树(俗称“老窝茶”)静享时光。千百年来,这里的古茶树是村民眼中的“摇钱树”“黄金叶”,使村子富甲一方。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市场环境的变化,古茶树的命运也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变化。这批古茶树是如何形成的?古茶树的命运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未来,它们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本报记者裴玉松文/图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跟随砚石村当地的手工茶艺传承人李正华等人,踏上了寻访古茶树的路,掀开这古茶树茶园的神秘面纱。

千古悠悠多少事,尽付时光。

A

几度辉煌小村庄因茶而兴

平武羌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清漪江流域,适宜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茶叶的产地。据《平武羌族志》记载,唐建中三年(783年)开始对平武羌区的茶叶实行专卖政策。那时,该区域的茶叶在与吐蕃互市中就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位于清漪江流域核心区域的豆叩镇是羌区茶叶出产的核心区域,砚石村的古茶树茶更因产量高、口感好成为龙州(平武县龙安府)进贡贡茶基地。

那么,这些古茶树是从哪来的?李正华家族世代种茶、制茶,传至他已是第五代。据他介绍,村里的古茶树是“不种自生”的野生茶树。当地的茶树被经过一次次的砍修的,限制了茶树的高度,以方便茶农摘茶。历史上,砚石村的古茶树园又经历过多次的改造,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鼎盛时期,砚石村古茶树园超过了7000亩,村庄也因小小的茶叶而日渐兴盛。茶叶,在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走过唐宋元明清,村庄因茶而兴的历史延续了千百年。在“茶马互市”的时代,一批批茶叶通过茶马古道驮往塞外,换回银钱、食用盐等物资,是对外经济贸易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新中国成立后,漫山遍野的古茶树也成为了砚石村村民们的“摇钱树”,村庄因茶,世代而兴。

砚石村村主任梁斌告诉记者,古茶园最近一个辉煌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一到采茶季,往往是成千人进山采摘,几十辆从各地来的大货车在村口等待烘干的鲜茶叶。“新鲜茶叶刚出炉,便被抢购一空!”梁斌回忆道。而最兴盛的时候,全村每组平均有两口大的烘锅用于烘烤新鲜茶叶。彼时,砚石村成为了鲜茶加工、销售的集散地,一时风光无二。“桑木扁担闪悠悠,挑担茶叶下豆叩,人人都说茶叶好,茶叶出自砚石沟……”当地流传甚广的民谚,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砚石村古茶树出产的茶叶因色泽、口感等优势,一路斩获省市各路大奖,村庄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的人均收入就约150元,成为了外地人眼中的富裕地,外来人口也不断涌来到此安家落户。梁斌的父亲、李正华的妻子,均为外地人过来的。

B

走向衰落茶遗荒山无人问

随着探访脚步的推进,路边散落的古茶树逐渐多了起来。与时下新式茶园整齐划一的布局不一样,古茶树均是自由散落在田间地头,并与厚朴等林木相伴而生。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已废弃的民居,以及屋内众多被弃掷一隅的采茶工具。因茶而兴了千百年的村庄,也因为茶的不测命运逐步走向了衰落。

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茶叶行业被重新洗牌,诸如“明前茶”“雨前茶”等类型的茶叶在市面上大量涌现。对于砚石村的老窝茶而言,无疑是致命之击。原来,砚石村的古茶树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高山上,在谷雨时节以及清明节前后大多未发芽。而待砚石村的高山茶进入盛产期时,鲜茶的黄金收购期已步入尾声。“因海拔高、采摘期靠后,十分容易造成滞销,不少古茶树甚至没有人去采摘,白白浪费了资源。”李正华说。

彼时,鲜有客商到砚石村收购鲜茶,许多年富力强的茶农放下了采茶的背篓,投向了城市的淘金热。采茶的艰辛,也让新生代茶农们望而却步。“早上出门晚上回家,中午都是带干粮,哪个受得了这个苦?”砚石村退休老干部高明才向记者回忆说。

眼瞅着茶树经济效益不好,不少村民们便将地里的古茶树砍掉,改种玉米、黄豆等作物,砚石村的古茶树从高峰期的7000余亩锐减至4000余亩。眼看着茶树被砍,李正华他感到十分心痛,曾与家人一起劝阻。“还好留下了一些,不然现在就看不到这成片的古茶园了。”他说。

“砚石沟,山路十八弯,茶叶摘不完……”昔日的富裕村,渐渐失去了众人的目光。特别是近30年来,本地居民不断外迁,进一步加速了古茶园的荒芜。即使到了采摘高峰期,4000余亩的古茶园也仅仅能采不到1/3,剩下的就只能任其荒废。同时,全村仅剩下李正华家还留存有用于烘茶的锅灶。

静默的古茶树,等待着命运的转机。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

C

迎来新生走社会扶贫新路子

一片茶叶与扶贫攻坚的结合,让古老的茶树迎来了生机。2015年10月,复旦大学EMBA项目牵手平武共同打造首个管理创新驿站,致力于开展生态保护以及扶贫帮困等项目。2016年3月,复旦大学EMBA项目方宣布在豆叩镇砚石村设立古茶树认养基地,认养了贫困户的120棵古茶树。通过认养的模式,将茶与扶贫攻坚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据了解,认养办法是由农户采摘古茶树的鲜叶,请本地手工制茶传承人用手工进行炒制,再以高于市场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由认养方收购,助茶农增收。“通过认领贫困户的古茶树,解决了高山大窝茶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有效促进群众增收,极大鼓舞了茶农积极性,为早日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豆叩镇党委书记曾子军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教师张洁友说:“古茶树认养,主要由复旦大学校友企业满益网认养古茶树100棵,其他校友认养20棵。”他表示,这种方式有利于唤起大众对平武古茶树与传统茶艺传承的保护意识,同时以基于公正发展理念的商业管理创新理念,持续助力乡村建设。

贫困户周才金,便是这次认养的受益者之一。近两年,周才金家荒废已久的茶园又热闹了起来。通过认养模式,他将茶园里的鲜茶销售至李正华处,然后由后者进行统一加工。“以前我请人摘才卖四五百块钱,今年我就卖了两千多,相信明年还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对于发展前景,周才金很有信心。

当地政府也在行动。今年6月,平武邀请了中国著名茶人“茶虫老光”对平武的茶进行了考察,并到砚石村对李正华手工制茶进行了指导。今后,砚石村还会逐步培养更多的制茶能手,沉寂许久的小山村,或许迎来新的生机。“十九大不是刚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吗?我们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谈及村子发展,砚石村村支书何克全充满期待。

在寻找平武古茶园的路上,我们在路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百年老茶树。这些古茶树,虽无人看管但却在山间兀自倔强生长着,与周围和谐共生。山里人与茶的关系由亲密到疏远,现在又渐渐近了。古茶园,相信你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分居十三年八年离婚纠纷终画句号

本报讯(刘洪川庞佳特约记者黄志富)近日,平武法院判决一起离婚纠纷案。该案原、被告分居13年,原告4次起诉,离婚纠纷长达8年。因原、被告双方感情彻底破裂,法院判决准予离婚。1995年3月,本案原告罗某和被...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走进平武县豆叩砚石村——大山深处 古茶园演绎失落与发现的传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