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新课标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么,我们应该要怎样的语文素养?王崧舟老师对语文素养进行了排序:第一,基础的语文情感。第二,基础的语文习惯。第三,基础的语文积累。第四,基础的语文技能。第五,基础的语文知识。排序越靠前的越重要,排序越靠后的,越容易通过考试加以检测。然而,越往后越是技术问题,恰是次重要的。热爱不热爱,痴迷不痴迷语文,这一基础的语文情感始终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首要标准,核心价值。正如所言,我们凭什么让学生爱上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天天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语文习惯,学生是可以受用终身的。我们可以把其余技术性语文素养简单概括为“听说读写”。“读”是其一,又有“阅读就是一切”、“读可带说、读可带写”之谓。读是厚积广储,是蓄势,“说”“写”是运优游之刃,是表达。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就是积累,蓄势、是入;“下笔如有神”是运用、表达、是出。积累不仅是表达知识的储存基础,还是表达的原动力。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能力和原动力。“阅读”使学生有言语积累,有想法、有思想,“说”、“写”这类表达的欲望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了。“读”就像是一条纽带,连接起了“说”和“写”。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读”就能解决这诸多问题——读中习文,就抓住了“写”,在读中说话,牵出了“说”,就等于揪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着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能力,也就达成了语文素养之大部。
那我们如何抓住“读”这一线,完成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这一教学呢?
就“素养”一词来读,它的本义就是“平日的修养”。可见,语文素养的形成实质是一个动态修炼的生成过程。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在语文教学中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好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好实践。”既然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练习,那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的引导就很重要了,这对我们也提出很大的挑战。对此,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我们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的进行阅读,快乐的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花儿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色彩,有目的地阅读相关科技书。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利用读报时间对所读的报纸杂志,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3.摘抄评价法。正如我们常讲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4.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对阅读者的情感、思想也得到了洗礼,可以达到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的教育作用。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调整阅读时间,为学生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2、优化读书环境。例如学生读书时,放上几只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了“读”、“思”、“写”,情感、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台县石安中学 张秀芳)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响鼓也要用重锤惩贪治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细心的市民可能发现,绵阳日报、绵阳广播电视台、绵阳晚报等市级新闻媒体有一个常设栏目:《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在行动——警...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