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村民学到先进的养兔技术
□本报记者 文宇 实习生 李桥臻 文/图
如何让农民摘掉贫困的帽子?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改区”)立足实际,***,通过产业发展、无息贷款、技术培训等方式,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近日,记者走进综改区种养基地,切身感受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综改区位于三台县南部,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市经济辐射带,没有大型企业带动经济,产业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占了很大比例。为了改变现状,综改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带领农民打响脱贫“攻坚战”。
双乐乡属于综改区范围,围绕“山上戴帽子,坡上挣票子,田里保肚子”的思路,在综改区主导下,乡上引进龙头企业,在甜橙产业上大做文章。采取“政府支持、合作社牵头、农户入股、企业建设”的模式,双乐乡宋观庙村、双拱桥村、状元碑村已经建起3000亩甜橙基地。农户只需将土地以300元/亩的年支付标准将土地承包出去,挂果后,果园由甜橙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经营管理,收益由入股农户、专合社、企业、社集体经济按照7∶1∶1∶1的比例进行分成。
在甜橙基地,肥沃的土地上,一株株甜橙幼苗正在茁壮成长,三年后,甜橙将全面挂果。届时,每亩甜橙产量一般在4000斤左右,最多可达6000斤,按照1元/斤的保护价计算,每亩产值至少在4000元以上。
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多,所以,该乡还同时引进藤椒种植。王家堰村、宋观庙村等成为藤椒种植龙头村。如今,在综改区政策的支持下,莲藕种植、家兔养殖、蔬菜种植等遍地开花,双乐乡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综改区所辖的景福镇和紫河镇,当地农民同样也看到了产业发展希望。该区域流转土地1000亩,正着力打造四川省第一个以坡台地种植为主的高标准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现在,通过油牡丹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周边的农户纷纷改变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加入到油牡丹发展阵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产业,还需要致富的手段和技术。综改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周转资金和技术帮扶,不仅让老百姓有“鱼”,还指引老百姓懂得如何去“渔”。
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形成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改区多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主要培训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重大疾病防控和畜禽高效养殖技术等。
双乐乡王家堰村村民李种清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受益者。72岁的李种清和老伴两人常年仅靠务农为生,两个人的年收入加起来不到5000元。培训后,双乐乡政府免费为李种清送来了10只养殖兔,一个大兔笼和养殖兔子的一整套技术。李种清说:“每天我就给兔子喂点玉米和草,它们又长得快,很容易养活,等长到四五斤我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比我种地划得来。”
王家堰村村主任罗孝明告诉记者,全村共314户,其中72户属于贫困户。政府切实考虑到这些贫困户经济困难,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兔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种兔的市场价为18元/只,农户只需很低的成本,养足三四个月后,便能长到四五斤。“到时还有专门的兔业收购公司到农户家里,以每斤18.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农民一手卖兔子,一手拿现钱。有了这样的好事,农民致富不用愁。”罗孝明说。
新闻推荐
课堂因高效而精彩2015全市高三生物教研会在三台芦溪中学举行
本报讯11月25日上午,2015年绵阳市高三生物教研暨教师培训会在三台县芦溪中学第三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绵阳市各学校高三生物教师近200人参加,辐射范围广,影响大。会上,芦溪中学何建...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