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桃李芬芳幸福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美丽的目标。
师者,既教书也育人,德行在先,身正为范;生者,既乐学亦好学,耳濡目染,方可成就学业人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正向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认为,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理念。《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论述至今传为经典:“……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随着时代进步,“修”、“齐”、“治”、“平”几个关键词的内涵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不断的得以丰富和用于指导人们的思想。从事教育,要教书且育人。教师的职业是普通的,但肩负的使命又是不平凡的。在共筑“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我把从以上这段论述中所体会到的道理,融入到了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我的教育梦想——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桃李芬芳幸福发展——这其中也包含班主任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修养品性,德高为范
育人先在“修德”,“修德”必为示范。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学生要德才兼备,教师必先修养品性,以身示范。因为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身教胜于言传。
从教十年了,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过困惑,也收获过成功的喜悦。在经历了快要十个春秋轮回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管理学生,以生为本,以德服人的巨大正能量。在我教过的学生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突出的,他们经常会不管其他同学的感受而在班级制造小矛盾,违反班规班纪;生活习惯稍差的,他们常常会将寝室的环境弄得糟糕不堪,随意扔弃废纸拉罐,甚至课桌上的书本都随意乱放,以至找不到学习的资料和用具;也有缺乏集体观念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观念的。这个时候,批评教育往往不见长效。也许教师以自己的一个亲历转变的“史实”,一次弯腰捡拾垃圾的举动,一次亲自帮学生叠被整理书本的行为,将会触动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即使一次不行,那就不妨多做几次。以身示范,就是用教师的品行习惯,做给学生看。所谓耳濡目染,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在眼里,让行为习惯不符合规范的学生袒露在其他学生注视的眼光面前,这种教育的力量是会渗透进学生心底的。时机得当,就会形成巨大的教育能量场,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会体会到,感受到。正是德高才可望重,身正以能示范。
我不仅渴望做好一名“经师”,更希望做好一名“人师”。也就是说,在跳出学科、专业技能之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讲,我更希望,一个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都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和信心之所在,能够让学生筑起最起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原则之二:提升学识,不误子弟
教书旨在解惑,解惑先必“修学”。
在学生中最有权威的教师,除了有“德”,还必须有“才”。教师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可为师,才不会误人子弟。
教师这个工作,和农民最为相像:需要每日的勤劳,需要埋头苦干,需要慢工出细活。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教师的工作,有时看起来极为容易,其实做好可以说是最难、最不容易,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其价值往往不能以金钱来衡量。这个工作,需要一辈子的认真探索,苦心经营,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好教师,会做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坚持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应付自如,如鱼得水。韩愈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但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没有提升,就谈不上为学生授业解惑,即使可以,也只能是在老的知识框架范围内游走,一旦被时代拉下,被学生抛弃,那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即使学生宽容了教师的这点不足,事实却会给神圣的教育留下误人子弟的悲咒。这是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实施教育的学校以及作为有良知的教师所不忍心看到的,也是不容看到的。
原则之三:严于施教,以生为本
严教是以“齐家、治国”,“齐家、治国”必以人本。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家族,甚至可以看成一个小小城邦。要管理好一个大家庭,管理好一个大家族,没有一个大家共同信仰的精神和让这个集体和谐运转的规则是万万不行的。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人,是性格各异生气活泼的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成人成才。而没有精神引领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规则和处罚的教育更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既要打造班级精神,注重精神引领,更要严于施教,并善于施教。这是德行为先、身正为范教育的有力辅助。
严于施教,严字当头,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基础上的;善于施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也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施必须订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违反规章就应该有处罚。这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以及取得良好成绩的有力保障。民谚有“黄金条子出好人”,容易被人们理解为挥舞教鞭,以严厉的训斥和皮肉之痛威慑学生,体罚学生。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可取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犯错是难免的,适当恰当的处罚应该是不可丢弃的教育手段之一。严于施教,以制度管人;施以关爱,以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施教目的。把握好这一个施教原则,教师在做出处罚行为之前就一定会考虑到具体的学生对象,注意到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转变,最终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原则之四:师生共赢,幸福发展
共赢和谐,因此“天下太平”。这是儒家传统中的伟大理想。小到管理班级,管理课堂,达到师生和谐共赢,幸福发展,也是我的教育梦想。
教育中的一对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教师能够做到修身齐家,以自我的学养去感染学生,以不断超越自我的知识和技艺去引导帮助学生,那么,当学生成人成才后,教师也将收获一份精神的慰藉,收获一份殊荣。固然,对单个的教师而言,老师只是学生的一个阶段,但对教育而言,则贯穿学生的一生。这“一个阶段”,往往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不可忽视,理应让每一届自己过手的学生都认认真真,真真正正感受到成长中收获的喜悦。从良知与社会的责任而言,教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发展奠定基础。
教书育人,虽然对象是学生,其实教师也是在不断的教育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学生成就了自己的学业、事业、人生,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的幸福呢?师生共赢,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老师。这是教育和谐发展的自然结果,也该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台县芦溪中学 刘应通)
新闻推荐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肖东勇敢面对困难□本报记者邓娟文/图三台学子肖东,因患病多年的父亲在不久前突然病重,不想再给他人增添麻烦的他,请假到父亲身边照顾。肖东的孝心,感动...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