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珑霏 文/图
当代著名书画家、汉高祖刘邦第73代后裔刘艺的书画作品集《刘艺书画集》,8月14日上午在四川成都进行了首发。据悉,全书共223页,收录了刘艺1980年以来创作的212幅字画作品。其中收录的画作主要为国画和油画,这些画作基本为诗意画,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鱼等,很多都是根据古代诗人李白、杜甫、唐寅等古诗词中的意境创作而成。
刘艺出生于四川三台县,儿时就表现出书画天赋。他三岁临摹《芥子图画谱》,六岁替邻里写对联,师从万启仁、苗波学习绘画,后得到吴作人、舒同等名师指点,书画技艺突飞猛进。
经过30多年的磨练,刘艺积累了大量画作,以山水画见长,善于将古代诗歌创造的意境,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书画异名而同体”,刘艺将诗、画、书法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其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娇》《国色天香》《蜀国仙山》《正气歌》等。
刘艺的书法行、隶、篆皆精,其画作山水、花鸟俱妙,画中有诗,意境深远,中西合璧,别开生面。其书画多是巨幅鸿构,代表作国画《蜀中仙山》和楷书《正气歌》都是20米长卷,磅礴宏伟,荡气回肠。四川女作家山玲点评道:“独辟蹊径,画中有诗,字中有画,来自传统,光大发扬;综合各家,自成风格,落拓潇洒,起伏跌宕;常作巨幅,雄如猛虎下山岗。”
身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汉高祖刘邦第73代后裔,刘艺早已名扬四海,但他仍以“艺无止境”铭诸座右,笔耕不辍,一往无前。他待人接物,依然温文尔雅,谦虚谨慎;于书于画,依然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他通过自己不断的艺术实践,印证着一句名言:“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畏劳苦的攀登者,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刘艺常说,“身为刘氏子孙,振兴汉文化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些年来,他着力研习和推广汉文化,成都武侯祠、文殊坊、杜甫草堂等地,都留下了他身穿汉服、挥毫泼墨的身影。
新闻推荐
95岁老人放不下的传统木雕技艺 2016记录□张登军 本报记者 简霞 裴蕾
行动明显没那么利索了,但牟柯每天还是会雕上几刀。在绵阳市三台县,今年岁高龄的市级非遗项目木雕木刻技艺传承人牟柯,从事木刻木雕技艺多个年头,至今仍在坚守。虽说机械雕刻对手工雕刻的冲击,让牟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