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给儿菜施肥
□唐和建
秋冬时节,草木转黄,但三台县景福镇松树湾村、园坝子村的田间地头却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就是景福镇发展的特色蔬菜——儿菜。
“种儿菜好呀,短短两三个月时间,每亩可增加纯利润1000多元。太感谢李总了!”正在地里施肥的景福镇松树湾村9组村民陈秀兰乐呵呵地说。陈大妈告诉记者,她现在种植儿菜除了每亩地有4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在蔬菜基地从事整土、育苗、栽菜、施肥、除草、收菜等工作,在家门口就轻轻松松挣了3000多元。
陈大妈所说的李总,就是三台县铭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军。2015年2月,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后,为加
快脱贫攻坚步伐,景福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从郫都区引进蔬菜种植大户李建军,在园坝子村、松树湾村、独木沟村流转土地600亩,注册成立了三台县铭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绿色蔬菜种植。
“种植儿菜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利用秋收后到小春种植的间隙,额外增加土地产值。每亩可产儿菜4000到6000斤,每斤可卖1至1.5元,平均亩产值5000余元。产品远销义乌、温州、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儿菜收了后还可以种迟油菜、早花生、早玉米、早蔬菜,很划算!”李建军算起收入账,十分开心。李建军介绍,今年秋收过后,他将流转的土地全部种上儿菜,并将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至景福天公山、陈家祠两个贫困村,种植面积1800余亩。农民还可以通过在蔬菜基地务工,每亩可获得八九百元劳务收入,种植户每亩增加纯收入1000余元。
据了解,两年多来,三台县铭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量1.5万多个,劳务支出100余万元,带动当地贫困户102户脱贫致富,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事业。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借助扶贫新出路的直播主题,面向全球直播了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三台剪纸。直播现场,代表性传承人兰小...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