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姝
2013年,一项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令540多万绵阳人感受到温暖!
这一年,“工作可不可以更好找?”、“社会保障能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文化生活会不会更丰富?”……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口中娓娓道来。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十大民生工程列入规划,189个民生项目、计划安排各类资金86.46亿元,把和谐温暖的阳光洒向千家万户。
这一年,一幢幢廉租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便民服务点成为流动风景,一场场公益电影滋润平淡生活……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百姓眼前、身边次第展开,一张民生幸福网在绵阳百姓心中完美呈现。
从问计于民到让群众监督,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民生无小事,小事关民生。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一直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继续把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去年6月,市委书记罗强专门走进绵阳广播电视台,与200余名热心市民一起论发展、谈民生。“扎实做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去年3月,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语气铿锵有力。
清晰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如何落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力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广开纳谏之门。
市政工程究竟先建啥?市委、市政府首次决定先听市民意见。
本年度民生项目怎样实施才更贴近民心?去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和市民、网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求解决办法。
在自选项目推荐上,绵阳市也首次实现了市级职能部门全覆盖;同时,将与市民联系紧密的公交公司等4家市属公用企业纳入项目推荐单位。
189个与老百姓医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在干群齐心推荐下被列入规划。其中市自选项目60个,比上年增加33个。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绵阳市在按季度对全市民生工程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公告、公示的同时,率先在全省聘请民生工程义务监督员,对全市民生工程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从完善设施到改善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长久以来,流动摊贩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城市容貌产生极大地影响。
怎样有效化解矛盾?
去年8月,绵阳市决定设置临时便民服务摊区,并面向社会公开受理申请报名;10月底,城区便民服务摊区公开摇号,首批235名流动商贩有了摊位;12月初,48辆便民服务车在火车客站等5个临时便民服务摊区集中上岗,成为文明美丽新绵阳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与此同步,农村交通和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区健康绿道建设如期完工、钢结构人行天桥建设快马加鞭……
一项项便民设施陆续建成,市委、市政府还下定决心打造优质生态环境,努力为广大市民营造宜居环境。
去年12月初,在城区涪江之上,一群群来自俄罗斯贝加尔湖的红嘴鸥格外引人注目;12月底,在三江大桥附近,来自北冰洋和北大西洋附近的三趾鸥翩翩起舞……这,与绵阳市狠下功夫改善水环境质量密不可分。
去年以来,绵阳市在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上大做文章。三江水环境专项整治、以平政河环境治理为主的小流域水环境整治相继启动。经过集中整治,绵阳境内主要河流中涪江、安昌河水质变优;平政河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11条小流域整治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另一方面,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和污染治理提速加码、种养殖结合示范养殖场治理马不停蹄……
如今,行走在绵阳,蓝天、碧水、绿地、大道、洁净……一幅美丽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城市画卷正在铺开。
从城市到乡村,社保体系日益完善
“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了,这又是一大惠民的好政策!”日前,得知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后,经开区塘汛镇村民王勇笑逐颜开。
养老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去年绵阳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免费体检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医生还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建议,实在太贴心了!”8月初,在游仙区刘家镇,参加完免费体检的桃子园村村民杨朝福一脸满足。
与杨朝福一样,去年全市有7万余名55-65周岁满足条件的老人,参加了免费健康体检,费用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支付。体检结束后,医务人员还为被体检人员进行健康评价、提供健康指导。
同是8月,因申请的低保补助已发放到手,家住涪城区的石荣田大爷心里特别高兴。
去年以来,绵阳市按照“应保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个不进,超过保障标准的一个不留”的要求,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对象的长效帮扶机制,最大程度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去年,绵阳市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205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97元。
一份份沉甸甸的社会保障,实实在在地解除了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从安居到乐业,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帮助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初庄严承诺:再难,也要确保年内15000套保障性住房开工,让困难家庭直接受益。
千金一诺为民生。
春节、“五一”、“十一”……绵阳各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无一休息:圣水小区限价商品房、老龙山廉租房等建设工地,一片隆隆施工声此起彼伏,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
保质保量,加班加点,保障房成为这座城市房地产开发史上的主角与亮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绵阳市有60个项目共15244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基本建成(含续建)22640套,竣工(含续建)13323套。
安居还得乐业。去年,绵阳市还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根本,以“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创业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着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等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作用,建立创业指导机构和创业孵化园区(基地),主动为创业者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幸福指数也因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而节节攀高。
从满足需求到满足诉求,群众精神生活日趋丰富
夜晚、晴空、露天影院,数字化放映机的光束欢快地跳动,许多美丽的故事正在上演。
9月中旬,涪城区铁牛广场的空地上拉起电影银幕,附近居民扛着板凳结伴而来,欢声笑语打破了夜的寂静……市民王鸣高兴地说:“不用去电影院就能看好电影,别提多开心了。”
据介绍,去年,绵阳市在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陆续组织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国产影片近百部,在涪城、游仙、高新区,梓潼、盐亭县的广场、村(社区)、乡镇放映专场电影、农村公益电影300余场,广大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在家门口享受精神文化大餐。
每个周末,家住五一广场附近的刘玉琼,都会前往五一广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打1个小时乒乓球。从活动中心开建到部分投入使用,她的心情也从期待变为喜悦,“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朴实的话语、充实的生活、愉悦的心境,无不是群众肯定绵阳市民生工作的生动诠释。
2013年,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00.42亿元,超出年初计划的16%;189个省、市民生工程目标均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一项项惠民之举、一笔笔真金白银、一桩桩利民实事,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心田;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开启了幸福绵阳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8日,盐亭县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省委第六督导组副组长赵勇,市委第七督导组组长蔡清顺出席会议,并通报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等。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盐...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