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二次调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按照全国统一安排,我县二次调查自2007年7月1日启动,历时两年半,克服“5·12”特大地震等重重困难,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并经国家确认。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我县二次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我县二次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县主要地类数据
1、耕地:51199.46公顷(76.8万亩)
2、园地:2293.08公顷(3.44万亩)
3、林地:60535.95公顷(90.8万亩)
4、草地:368.79公顷(0.55万亩)
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600.97公顷(14.4万亩)
6、交通运输用地:2414.29公顷(3.62万亩)
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24.29公顷(13.69万亩)
8、其他土地:8857.41公顷(13.29万亩)
二、全县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梓潼县处于典型丘陵地区,耕地总面积为51199.46公顷(76.8万亩),主要类型为水田和旱地,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35.46%。水田面积为20770.45公顷(31.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57%;旱地面积为30429.01公顷(45.6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43%。
(二)耕地质量
全县耕地按坡度级划分,2度以下耕地4022.16公顷(6.03万亩),占7.86%;2~6度耕地13381.8公顷(20.07万亩),占26.14%;6~15度耕地26939.82公顷(40.41万亩),占52.62%;15~25度耕地6538.98公顷(9.81万亩),占12.78%;25度以上耕地316.7公顷(0.48万亩),占0.62%。
三、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县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二次调查数据显示,全县耕地51199.46公顷(76.8万亩),比基于第一次土地调查(1996)数据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42229.35公顷(63.34万亩),多出8970.11公顷(13.46万亩)(全省二次土地调查耕地总数多出77.40万公顷,合1161.00万亩)。主要是由于农村税费政策调整、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等因素影响,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全面、客观、准确。
从人均耕地看,我县人均耕地0.133公顷(1.995亩),略高于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和四川省人均耕地0.0748公顷(1.122亩)水平。
综合考虑全县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县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县情没有改变。同时,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部分地方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突出。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严格控制增量土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县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稳步提高。
四、相关政策说明
充分共享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时,应采用二次调查成果数据,切实发挥调查成果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二次调查数据的平台作用,推动二次调查成果广泛应用。
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不因地类变化而改变。
梓潼县国土资源局梓潼县统计局
梓潼县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1月27日
新闻推荐
村民事还需村民定 群众事就得群众管——梓潼县石牛镇富强村深入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赵烨“以前修条村道,一年两年都修不好;现在村里的大事都由村民自己做主,村庄旧貌换了新颜。”谈起村里深入开展基层群众自治以来的改变,梓潼县石牛镇富强村的村民们都深有感触。...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