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姜建云 姚继安 记者 苏东华) 硫酸钾型复合肥料施在地里几个月至今未融化,造成60亩红薯大面积减产。近日,梓潼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成功调解了一起复合肥料不“消化”的消费纠纷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
11月10日,梓潼县仙峰乡宋先生向梓潼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许州分会投拆:今年2月,他以每吨3100元的价格在郑某的农资经营部购买3吨硫酸钾型复合肥料,施在地里至今未融化,造成种植的60亩红薯大面积减产,与经销商协商不成,请求工商部门维护其合法权益。接诉后,许州分会立即派人赶往事发地仙峰乡南沟村进行现场调查。经核实,宋先生种植的红薯地里确实还有明显的化肥颗粒没融解,且红薯与其他相邻地里老百姓种植的红薯相比个头明显偏小。原来,宋先生是该乡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及技术人员,该专合社在仙峰乡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红薯。
今年2月,宋先生在该乡农资经营部郑某处以每吨3100元的价格,购买了3吨硫酸钾型复合肥料,3月初化肥施到地里后,初期发现红薯苗长势不旺,他以为是肥料还没吸收,就没在意。直至10月30日开始挖红薯,才发现复合肥料至今还存在未融解现象。红薯个头较小,产量大减。当时宋先生与专合社理事长一起找到农资经销商郑某,要求郑某赔偿损失。郑某认为,红薯的收成与管理、天气、土壤等因素有关,没有直接证据说肥料有质量问题。出于理解,同意每亩补偿200元,共1.2万元。之后双方又多次协商,最后专合社要求郑某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赔偿减产损失12万元。由于协商不成,宋先生才拨打了12315投诉电话。
工商人员还了解到,该肥料只剩下半袋,其他的全部施在地里了,剩下的肥料现在也有些受潮。监管干部当场在剩余的肥料里取样试验,结果肥料在清水中浸泡达一个小时基本没变化,应该说该批复合肥与红薯减产有一定的关系。工商人员立即联系经销商郑某。郑某称,因为农专社要的是高浓度复合肥料,价格高,除了懂种植的大户,一般百姓都不会买,所以他店里都没现货,是农专社预订后才从外地专门购进的该批肥料。他也去地里看过,化肥确实没融化,只是农专社要求的赔偿金额过高,虽然也觉得证据不足,但是他愿意积极配合调解,并同意赔偿部分损失。
近日,经梓潼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农资经销商郑某按照每亩地减产1000公斤商品薯,每公斤商品薯0.833元的价格计算,共计赔偿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因红薯减产所造成的损失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梓潼县教育体育局定为教体系统“精细化管理年”。为确保“精细化管理”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工作起到实效,学校管理达到精细,真正做到事事有方案、有人管、有人做、有结果,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