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何建蓉 余硕 文/图)花开时节,家住潼江岸边的彭超惊喜地发现,白鹤又回来了!天气晴好的日子,甚至可以看到一条条鱼在碧波深处嬉戏。“政府这几年下狠力气治理潼江河,效果很好,我们老百姓都支持,我一家三代都住在河边,生活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也就过得更好。”彭超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梓潼县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按照全市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统一部署,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一年变样、两年变清、三年变美”的工作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潼江流域生态建设“两项建设”,着力开展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采砂采石“四个专项治理”,全面推进流域内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生猪养殖户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潼江河道内乱捕滥捞、倾倒渣土垃圾、直排工业废水和畜禽养殖污水等现象日益严重,部分河段异味冲天,鱼虾近乎绝迹。
梓潼高度重视潼江流域综合整治,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潼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潼江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37个县级部门和许州、文昌、东石等13个乡(镇)的治理职责任务,每年将流域治理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加强流域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利用世行贷款改造了县城排污管道7.8公里;投资900万元建设文昌闸坝至宏仁大桥段4公里排污管网;县垃圾填埋场完成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进入试运行,县城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运行;许州污水处理厂、石牛污水处理站等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部分河道防护设施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同时,梓潼还扎实推进源头生态保护建设,完成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余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4.2万亩,改造低效林6500亩,植树造林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2%。
在推进潼江流域综合治理中,该县还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四项专项治理。
生活源治理——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监管;流域沿线13个乡镇均建设垃圾填埋场,建设户用沼气池3万余口;财政专门拨付资金成立城区河道保洁队,定期对潼江河城区段进行常态化清理和保洁。
工业源治理——落实资金2200余万元对林江苎麻、凯特包装、建丰木业等8家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工程,责令罗广生塑料厂、佳乐食品公司搬迁。
农业源治理——采取“雨污分流+干清粪+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模式对裕援、东玲、谷池等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治理,责令旺达、恒丰养殖场限期整改,关停19家屠宰点;集中开展肥水养鱼治理,依法取缔承包养鱼9处,并对5处实施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护工程,投入资金29万元,改造观义镇城镇排污设施,取缔污染饮用水源地的排污口。通过整治,惠及群众16万余人,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水质达标率达97%。
采砂采石治理——全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桥梁等重点区域及潼江河县城段实行了全面禁采砂石;依法将河道砂石资源开采权进行了公开拍卖,全县原18处采砂点已全部取缔,重新规划的9处采砂点已有8处通过公开拍卖取得采砂资质。
此外,梓潼还不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该县环境监测站已通过三级站达标验收,105个监测项目取得省环保厅资质审查及省质监局计量认证,县环境监察大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潼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潼江流域出境水持续稳定达标,个别河段优于Ⅲ类水标准,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18%。
水天一色
新闻推荐
□陈仁康自去年以来,梓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整治庸懒散浮拖专项行动,通过受理效能投诉,开展绩效评估,强化责任追究,认真解决行政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