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硕 陈仁康
近年来,梓潼通过土地整理,实现了“点土成金”——一批示范区实现了田成片、路成网、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标准化,一批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的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涌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提升了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2011至2014年,梓潼共实施并通过验收土地整理项目31个,建设规模178968.55亩,新增耕地18113.98亩,总投资21429.60万元。
大手笔投入 化零为整
作为丘陵地区,梓潼耕地形式多样,田块平均面积约为1.3亩,户均6.1个田块,破碎程度远远高于土地集约利用中等水平地区。对梓潼来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前提是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梓潼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设、资金整合、示范带动、发挥效益”的原则,努力为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平台,为实现农业产业化铺平道路。
对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丘区农业县来说,梓潼在土理整理上资金投入之巨、整理规模之大都堪称大手笔。目前,该县正在实施的宏仁乡、自强镇两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6198.80亩,预计新增耕地2406.38亩,预计总投资2976.92万元。待实施的仁和镇烈火村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4164.30亩,预计可净增耕地1996.60亩,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615.76万元。
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带动全县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达到18万余亩。更重要的是借助土理整理,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据统计,在项目区,新建蓄水池197口,新建改造维修提灌站766个,整治山坪塘299座,改建沟渠(U形槽)123953.43米,改建农渠86850.33米,改建田间道路273448.77米,改建生产路49894.39米,配套生产路19836.22米。
大规模开发 产业奋进
依托土地整理带来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梓潼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农业产业化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一二产业的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企业25家,县级企业11家,产业效益日益显现。
土地综合整治极大地改善了梓潼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用地结构和粮经比例实现科学调整,有力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土地整理还提高了梓潼的耕地质量,一举解决了多年来坡耕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项目区原耕地成为水平田,田块整齐、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便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促进项目区传统农业向高新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转变。项目区道路和主线公路得以连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畅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梓潼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农业产业基地82万亩,其中水稻制种基地5.11万亩、水果蔬菜基地18.8万亩、花生基地13.5万亩,海椒基地8.8万亩,并建有5万亩蜜柚基地一个,7.5万亩辣椒产业示范区一个和3.2万亩高芥酸油菜产业示范区一个。
大力度创新 群众点赞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惠民生工程。为把好事办实,梓潼始终坚持“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
该县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适度集中原则,充分考虑丘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群众利益不减少,避免“代民作主”,以实现“每一个农业人口都有四亩基本农田”为目标,把基本农田修在群众最满意的地方。
在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的前提下,该县将栽植防护林、打地埂等技术难度低的配套工程尽量交给当地农民承担,使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阶段就得到实惠。
随着项目大规模推进,梓潼县不断创新思路,将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把重点放在了耕地质量的提升上,主要建设内容是田、水、路、林等四大工程,重点是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和提高耕地质量,推动集约化、标准化、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该县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60万元用于打造粮经复合产业基地示范片建设,指导农户通过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该县将培育肥力,熟化土壤做为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保证土地“整得平,提产量,能增收”,推进了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粮经复合产业基地示范片13个,示范基地还带动项目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既保证了农民的“米袋子”,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理中,梓潼还颇具特色地增加了建设“村”的内容,将其定位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其外延和内涵相对土地整治有所扩大。其中,在对“村”的整治上,把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较好的区域群众的旧庄院改造、美化、改善生活设施也纳入土地综合整治内容,把单一的土地整理变为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综合整治,受到了农民群众欢迎。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海艳“绵阳的变化让我们惊叹!”这是记者见到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秘书长浦争鸣时,他说的第一句话。25日,浦争鸣踏上绵阳这片热土,率先到达绵阳,身临其境感受绵阳的变化和科技...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