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为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梓潼县委、县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县十二五规划,确定为县委、县政府2015年为梓潼人民办好九件实事之一。开年以来,县主要领导亲临调研,确保创建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分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协调推进,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开展。各职能部门明确任务、细化职责、完善措施、严格考核,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
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县域内均衡系数。2013-2015年,梓潼县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先后投入资金共计13004万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设备设施更趋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达到48.9%,依法征收并合理使用教育费附加,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
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县域内师资基本均衡。结合县情,确立“出二进一”的教师补充办法,缓解教师队伍学科、年龄结构的突出矛盾;学校干部公开选拔、聘任,将校长的任职资格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直接挂钩,能上能下,促进全县学校干部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依托“名师”辐射带动效应,开展校际互动帮扶活动。建立名师讲师团、名师带新师、名师课程教研组、名师示范课等工作机制,开展城乡学校校际结对交流帮扶,逐步推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力量均衡。分层培训和定期交流活动,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师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4年全县教师培训经费达到5.12%;以分层培训(国培计划、骨干培训、校本培训)为载体,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按照“相对稳定、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合理布局,切实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实行就近、免试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小学正常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16.6%;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入学问题,一是保障进城(外县)务工子女就近有书读,把文昌一小、文昌二小、长卿小学、青龙小学、文昌镇中、潼江中学作为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下达招生指标留余地,提前公示入学手续,对外县务工子女简化手续。二是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建立“三残”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完善了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体系,“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3.16%。
强化管理,坚持走特色、内涵发展道路。以“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掘梓潼厚重的文昌文化、汉唐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淀。结合本地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和亮点。积极开展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已创建市级示范小学7所、市级示范初中4所以及其他单项特色学校30所。 (龚凯)
新闻推荐
小朋友们欣赏画作本报讯(实习记者杜畅文/图)5月30日,绵阳师范学院的42名志愿者,来到绵阳市中心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展义务墙绘活动,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永不褪色的儿童节礼物。白雪公...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