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檎
在梓潼县观义镇,说起童春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3年如一日照顾先天脑瘫儿子的同时,她把患病的公公当亲生父亲一样精心服侍,将公公养老送终之后,又把丈夫远在黑龙江的大伯接到身边照顾,直到老人安详离世……童春蓉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用她的爱心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贤妻良母”,什么是“孝老爱亲”。
23年如一日呵护脑瘫儿子
24年前,童春蓉嫁给了观义镇板桥村农民赵志强,一年后,夫妻俩喜得贵子。但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却发现:儿子赵洋都快两岁了,却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甚至连小孩子最常见的喜怒哀乐都没有。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先天性脑瘫!
周围很多人劝童春蓉:趁年轻赶紧再生一个,这一个就别管了。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岂是说断就能断的。虽然随后童春蓉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但她对赵洋的呵护和照顾却没有受到一丝影响。每天,在繁重的农活之余,童春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大儿子赵洋身上: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洗脸擦身、按摩四肢……为了唤醒儿子沉睡的大脑,她经常在逢场天背着儿子到街上去。童春蓉说:“孩子上街来可以多见点人,多看点东西,也许对他的智力发育有好处。”
如今赵洋已经整整23岁了,但他的身高和体重却依然是五六岁孩子的样子。让童春蓉高兴的是,现在的赵洋已经不是只能睡在床上吃喝拉撒的傻孩子了,他不但可以扶着小板凳走几步路,偶尔还会朝童春蓉温柔地笑笑。
“孝心媳妇”比亲女儿还亲
赵子恒是童春蓉的公公,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支气管炎,一到冬天便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几年前,童春蓉决定将独居的公公接来跟自己一起生活。丈夫赵志强不忍心看她这么辛苦,劝她说:“还是算了吧,我经常要出去打工,你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儿子,已经这么累了,再把我爸接来,我怕把你累垮了。”但童春蓉执意要将老人接来。
就这样,童春蓉将公公接到了自己家,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为他看病抓药。见她一个人每天家里地里忙个不停,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自己,公公过意不去,就对她说:“你别管我了,我也活不到几年了,别我还没死就把你拖垮了。”每当这时,童春蓉总是轻言细语地回答公公:“爸,这是我们做儿女该做的。您别想那么多,就安安心心地在我这儿过哈!”
替夫为大伯养老送终
2011年3月,童春蓉被选为双桥村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她将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作风带到了工作中,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公公含笑离开了人世。邻居朋友们都说:“这下你可以松口气了。”但不久之后,童春蓉听说丈夫远在黑龙江的大伯赵子美退休后生患重病无人照料,她又毅然决定将大伯接到自己身边照顾。
大伯赵子美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常年卧床不起,经常大小便失禁。为了照顾好大伯的生活,童春蓉为大伯端屎接尿,夏天每天为大伯擦洗身体,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在她细心照料下,常年卧床的大伯从来没长过褥疮。她还随时赶车到县城为大伯买药,平时听到对大伯身体有用的偏方,再远再难她都要跑去买来试试。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一年后大伯安详离世,童春蓉又出钱为大伯料理了后事。
如今,童春蓉孝老爱亲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四里八乡,人们纷纷夸赞她是好媳妇好母亲。在梓潼县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中,童春蓉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面对荣誉,童春蓉很淡定,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娃娃,又是娃娃的父母,孝敬老人,爱护娃娃,是每个人的天良。哪怕再苦再难,这样的天良都不能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帆)为全力做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梓潼县城管局迅速动员,集全局之力,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通过LED屏、执法车辆、宣传单等形式,倡导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城市公共文明建设...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