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两新”产业两位数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0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13%
□ 实习记者 裴玉松
在7月22日绵阳市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经济发展答卷中两组数据分外惹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03%,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5.13%。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增速均为两位数,成为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去年以来,绵阳市把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绵阳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绵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今,全市各地创新要素不断聚集,“两新”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战略决策
抢占工业发展“高地”
走进位于游仙区石马镇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电梯产业园,昔日的农田如今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厂房内,工人们在生产线旁来回忙碌。如今,该产业园已聚集了多家电梯整机企业及一批电梯零部件企业,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实现产值130亿元。通过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制造方向发展,绵阳市电梯产业正快速崛起。
在遭遇经济发展放缓、去产能压力大等困境下,如何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绵阳市开出的“良方”就是大力发展“两新”产业。去年11月,根据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科技城建设总体产业规划,绵阳市出台了《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方案》将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化工等八个产业作为绵阳市工业发展重点产业,将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
根据《方案》,绵阳按照“一核三区多园”的发展思路,规划“两新”空间布局。“一核”即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三区为高新区、经开区和科教创业园区,多园包括“三新城”和8个省级开发区。整个产业布局,综合考虑产业基础、有利于实现集群发展和产业协作、园区主业和特色发展等因素,做到全市工业发展“一盘棋”的格局。
游仙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江油市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梓潼县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食品及深加工生物医药……各县市区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各产业园区正逐渐成为全市“两新”产业发展的功能集聚区。随着宝马N20发动机、川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科技城电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绵阳“两新”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筑巢引凤
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没想到绵阳发展环境这么好!”打造智慧家居的美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坤感慨地说。今年3月,黄坤将自己的企业从广西南宁移至绵阳市金家林软件产业园。不到一周时间,不仅各项审批程序办理妥当,而且中心还专门协调了几间办公室供他们办公和新产品展示。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绵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绵阳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机遇,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激励、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还按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起了高效的产业推进体系,千方百计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绵阳市围绕以“两新”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八大重点产业,建立起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体系。
如今,全市孵化器从8家增至43家,孵化总面积从37万平方米增至80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和服务机构已达2700余家。各孵化中心构建起了“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助推“两新”产业发展。 (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聆听文昌洞经古乐,感受白马王朗拜山节等民族风情绵阳2016年乡村旅游节25日在梓潼开幕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郑悦记者任毅)记者日前从绵阳市旅游局获悉,该市2016年乡村旅游节暨梓潼县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将于本月25日在梓潼开幕。乡村旅游节期间,绵阳将充分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向市民和游客...
梓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梓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