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梓潼新闻 > 正文

因地制宜 聚“椒”生财——郭廷武返乡创业记

来源:绵阳日报 2018-03-14 07:36   https://www.yybnet.net/

□陈仁康本报记者赵斌

四川人钟情的火锅,以麻辣口味著称,如果少了花椒就失去了火锅的本色。看见了花椒在西南地区的巨大需求,郭廷武和自己的二叔一起,回到家乡梓潼县豢龙乡金星村,走上了财富聚“椒”的创业之路。

都说创业要趁早,然而,郭廷武却是一个例外。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子灵光,一点也不保守,常常喜欢挑战自我。在外经营过饭馆、干过家庭装修工程的他,不愿意一辈子给别人做事,他要自己当老板。

2015年,年满41岁的郭廷武返乡创业,他始终觉得人生就是应该抓住机遇一搏。经过多方考察,郭廷武发现藤椒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西南地区很受欢迎,又少有人种植,属于稀缺资源,只要种植得当,就会有前途。

主意一定,郭廷武就来了精神。他知道二叔郭华春家里有一些积蓄,也愿意干大事,于是他邀约二叔一起参与种植藤椒。郭华春一听,非常乐意,叔侄二人当即就决定了要一起在家乡发展藤椒产业。

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做成大事。郭廷武还真是个不服输的山里汉子,他联合二叔在金星村3组以每亩25元的价格流转了一片地势较矮的低效林地400余亩,以每亩230元的价格流转了紧挨着的600余亩耕地,承包期约定30年,共计发展藤椒产业1050亩。

种植藤椒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要为它生长提供合适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郭廷武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懂得依靠农业科技来发展产业,于是,他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按照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他共计筹资140万元投入产业发展。花费了40万元对1000亩土地进行了平整处理,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又通过施用微量元素和配方肥料的方式调节了土壤的成分和酸碱度,为藤椒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为了保证藤椒品质,郭廷武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联系了德阳市罗江区一家大型藤椒种植基地,花费了9.6万元直接从基地选用优质幼苗,严格按照每亩110株的规格进行幼苗移植。

为了让这批藤椒幼苗健康成长,郭廷武聘请了7名民工来负责日常管理,从修枝到施肥,再到采摘,他始终与工人一道,跟着技

术人员手把手学习,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藤椒苗子就是他创业的全部希望,十分宝贵,要像照顾婴儿一样耐心细致地照顾这些幼苗。

刚种上幼苗的时候,郭廷武不分昼夜泡在基地里,尤其遇上刮风下雨,他几乎寸步不离,围着幼苗一遍遍察看,生怕出现断枝、落叶、死苗等意外。在郭廷武和工人们一年半时间的悉心照料下,第一批幼苗顺利长大了。

去年3月,郭廷武承包的1000亩藤椒正式挂果了。同年6月,第一批成熟的新鲜藤椒终于采摘上市。由于品种优良、种植规范、管理严格,郭廷武的鲜椒与同类产品相比明显粒大饱满、清香浓郁,一上市就得到了收购客商的一致好评。很快,鲜椒被收购一空。

为了确保产业利益,郭廷武想出了一个非常保险的办法。他邀请了几家曾经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大客商到种植基地免费参观,在

得到客商充分信任并愿长期合作的承诺后,郭廷武顺势提出要制定最低保护价格来长期收购。最终,绵阳一家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格最高,与郭廷武签订了长期供销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公司将以每斤不低于8元的价格对郭廷武种植的藤椒进行长期收购。

据郭廷武介绍,藤椒一般是苗木种植后第二年初挂果,第三年大挂果。进入丰产期后,每株苗木可收获15斤左右的鲜椒。按照每亩110株苗木计算,亩产可达1650斤,毛收入13200元,除去人工管理费用和肥料、药剂成本,每亩纯收入5000元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他的1000亩藤椒一年就可实现50万元以上的纯利。

创业需要胆大心细。虽说前期艰辛,但只要选对了项目、掌握了核心技术、突破了市场瓶颈,就一定会有良好前景。正如郭廷武中年创业,大胆转向、小心入行,这才在家乡续写了一段财富聚“椒”的传奇故事。

新闻推荐

绵阳市今年将实施交通项目166个 确保绵西高速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九绵高速和成兰铁路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绵阳市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指挥部会议上得到消息,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2018年“项目年”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全市计划实施交通项目166个,续建58个,...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因地制宜 聚“椒”生财——郭廷武返乡创业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