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名城如何实现突破?阆中市着眼景城相融、产城互动,全域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本报记者 赵仁贵 王青山 张立东
昔日遍布阆中古城核心区的“醋泡脚”消失了——7月底,72家洗脚店全部搬出去。随之呈现的是按业态布局的丝绸工艺品、地方土特产、古玩字画、特色小吃等四大街区。这是阆中实施“名师规划、名企建设、名人参与”保护古城、建设老城、开发新城的一个最新动作。更大的举动是,在古城老城推进“景城深度相融”,在城市新区推进“产城互动支撑 ”,在全域范围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景城深度相融 做好“古”文章
阆中是全国四大古城之一,过去古城保护杂乱无章,产业布局“东拉西扯”,一度与国内另三大古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拉开了发展距离。如何在次级突破中夯实底部基础,从而成为川东北区域经济支撑点?这是阆中要解开的新课题。
谋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主战略,阆中把整个古城、老城61条街巷作为景区来打造。
这也是一柄双刃剑:“舞好了城市风生水起,舞不好愧对历史。”好在此前数年,该市已对古城核心区内的不协调现代建筑动了“大手术”,累积完成拆迁52万多平方米,搬迁了24家企业和3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到七江新区。现在,按照“城市景区化”发展理念,通过恢复道台衙门、文庙等标志性景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古院和春节、科举、三国文化特色街区,提升了古城核心景区品质。
如今,阆中已跻身全国古城保护开发第一方阵。30万城市人口中,有1/3吃上“旅游饭”,旅游综合收入目前已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多。今年,阆中古城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起冲刺,目标直指“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
产城互动支撑 写好“新”作文
要写好“新”作文,阆中确定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主路径。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当事人回复时正患重病信息发布制度未严格执行“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一条阆中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两年前的官方回复,近日被网友翻晒出来,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